lvxinxin

Posted on Jan 04, 2022Read on Mirror.xyz

制片公司的冷启动之一

当我们确定了要投资日本成人影视公司,佐藤也辞去了原有工作正式加入之后,冷启动开始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怎样,事情要起头,必须找到最适合走的那条路。

这条路,有可能很难,有可能一下就有所突破。但是不做之前没有人知道,只能是集合了大家所有能力和经验下,选择当前最有可能的那条路。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成立AV制片公司这件事情上,完全属于人生赢家做的事情。今天成立公司,明天就拍片,这是多么没羞没臊的生活。而且还能和翻牌子一样,今天点三上悠亚老师来拍个片,明天点明日花绮罗老师来拍个片,现场再能指导一下说,你应该这样那样…..听起来不要太爽了。

但是这真是不可能的。

首先即便是制片公司,经营的方向也有很多不同路线。如果仅仅说成立厂牌,自己独立拍摄完整片子,其实和其他内容制作没什么区别,企划、制作、宣发、销售无一不可。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性,这个是行业的堡垒,也是我们工作中要打破的事情。

其次日本的AV女优往往分为专属和合约,很多优秀的女优,从经济公司发掘的那一天,就会提供给大的制片公司来争取专属片约。她们签下专属约之后,基本上就变成了独占女优。除非 销量下滑,或者你有能力提供高额解约金,不然很难从大厂牌手里抢下独占权利。

最后是厂牌的定位,优质的新人往往从出道就被签约成专属,再加上渠道在这个行业所占优势太大。所以一般小型厂牌是无法和几个大厂来对标,拍摄青春美少女的影片(当然这个后来我们发现其它可行之路)。而作为刚成立的厂牌,我们并没有特别雄厚的资金,可以像faleno那样一开始就有雄厚资金能够高举高打。我们只能从目前能够拥有资源里面,谨慎得找到可能属于自己的定位。

所以,作为一家新并且小的制片公司,我们要选择了能立刻盈利的路先行。第一步成立自己的厂牌、第二步拍摄、第三步利用佐藤之前在DMM的资源,让我们自己厂牌出产的内容,DMM可以做到包销一部分。

我们只要把控好内容,再利用自己一些独特的渠道优势,当内容能够做到持续输出并且正向盈利,也是这个厂牌在受众中留下印象的过程。到那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做一些大胆的尝试。这是我们最开始的完整计划。

当然,在这里面,其实我自己确实会很好奇,从确定内容、发行、回收收益到再制作,最后完成一个厂牌的品牌,完整流程是怎样的?

也许很多作品或者网络都写过这个过程,但是那些都是你知道但不一定对的事情。既然从事这个行业,那么对于完整的流程,就必须自己了解并且参与。这样在整个公司运营的过程中,你才知道怎么来调整。当然退一万步来说,平时偶尔给别人吹吹牛逼当然没问题。如果想找其它人在这个事情上加磅投资,你怎样都要做到有足够专业性对吧。

所以,当我们计划明确之后,首先考虑的是:这样的一个厂牌,做什么类型的内容?

在内容方面,佐藤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做新人,又不是完全的素人(关于素人的话题,可以单开一篇来写一下)。做那种刚出道、或者拍过一两部的新人。在新人的选择上,完全符合日本人的口味,选择那种有点御姐、人妻感觉,胸大一些的。这一类的内容,在佐藤桑的经验里面,是比较好卖的一类。

当然按照我的习惯,做内容应该是数据说话,根据数据来分析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内容会受欢迎。但是在AV制作这个事情,我们并不像DMM那样掌握数据,所以这个时候要相信的是佐藤桑在DMM十五年的经验。

顺便说一句:这个行业数据的严重缺失,是我感觉到让新公司难以进入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目前还有大量的内容是通过线下贩卖,所以你即便能掌握自己的单一数据,你也缺乏对于整个行业可以多向分析的数据基础。DMM在线上的独大(后来会有改变),更是造成了数据壁垒,对于没办法做数据分析时候,做事情总会有点惴惴不安(笑)…

按照佐藤经验提供的数据情况,选择受众是目前日本消费AV产品的主力人群,40岁以上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做美少女这个领域,做主力人群喜好的:御姐型、人妻型,胸要大一些的新人,以这样的片子开始。

不排除在早期内容制作中我们会有爆款的出现,但是对于制片公司而言,只有当出品量稳定才会有被记住的名声,才有人会给你推荐更优质的女优,你才有能力去挖掘更好的新人。当收入足够稳定的时候,一个爆款新人出现时,你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接住。

当然,在我们早期的规划里面,拥有自己的经济公司是规划内的一部分。但是在初期我们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只考虑做好制片公司这一件事情。

其实最初的时候,我们更加谨慎,设定了2部这样一个数字来作为我们独立制片厂牌出品的一个测试。我们会根据当时2部内容的销售情况,来确定之后的资金使用。是利用两部回收的钱继续滚下去?还是我这边再加大投入?所有未来的事情在和佐藤商量后,大家都同意用前两部的销量(非回款量)来进行评估,同时佐藤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考虑一些周边可立刻盈利的项目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时候,知道一些我投资了这个领域的朋友找到了我,想在我们的投资上继续加磅。

找过来的人当中,有的很爽快,看完资料,见面聊了一次,就马上认领了一份额度,约都没签,钱就到账了。

还有在某个论坛认识的朋友,一见如故,想认领多份,投一笔较大数字。我们一共约见了三次,其中一次他带了一个朋友来,那个朋友在沟通中一直泼冷水。当时觉得说可能谈不成了,但是后来这个朋友来东京见了一下团队,去了第一次拍摄现场,说是为了确认一下我们真的在做这个事情后,爽快的签了协议,投了这轮最大的一笔钱,让我们放心做事。

当然也有的人,约见了三四次,投资金额变了几次,又约在日本见了整个团队,见完之后,答应了投资但是拖着不签协议,这个也无所谓了。

其实对于整个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变化,在开始的时候心里就很清楚。也没想说能够进入一个国人进不去的行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因为壁垒在那里,事情还是要做出来才行。当然唯一可能需要的是,安抚一下日方团队的情绪。

另外一块是当时恰逢ICO热潮,也有不少人找我们想让我们发币,有不少投资人除了想投资眼前这块业务,也想把现有业务装入到发币内容之内,赚更多钱。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但是正是这些意外,其实让我们在冷启动的阶段,有了些小小的底气,不仅调高了最初两部的预算,也把观察周期从最开始设定的两部,增加到八部。希望能够拥有多一些数据之后,更好的给我们提供判断的依据。

不管怎样,事情开始启动,厂牌的初期拍摄也在有条不紊的准备中,这就是后面文章想说的事情了。

第一篇链接:

https://mirror.xyz/lvxinxin.eth/8fm43az63O5FsHMA7DPDlZgXTdnZ6cGLCXb_QR54N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