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yao

Posted on Aug 05, 2022Read on Mirror.xyz

研究员宣言(2022)

研究员宣言

两年前,一名朋友加我微信,「听 xx 说你是国内很好的分析师」。当时我并不太明白分析师的意思,被新概念撞懵了。两年来与许多人交流,我意识到这个词在行业语境中可能更多偏向于「二级市场分析」。我更偏向于自己是「研究员」,而大多情况下,这个词也指的是「投资研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员都是为了投资,甚至有些人排斥投资。Crypto 行业的研究员在哪里,他们生存得如何? 半年前,我在「原语里弄」的「研究员客厅」做了一次内部分享,谈到「研究员的出路」,很欣慰给了几位研究员朋友启发。这半年我又有了许多思考,决定在当时的文稿基础上形成文稿。本文所指的研究都是特指 Crypto 行业的研究,但我认为它对其它行业也足够适用。

为什么要研究

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不考虑实际目的,而是产生了一般的知识和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1。这种一般性的知识为回答大量重要实际问题提供了手段,而非完整的答案。应用研究首先发现问题,其次是给出完整的答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缺一不可,但基础研究更容易被忽视,并会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此外很重要且容易忽视的是,研究满足了个体求知求真的需求,和一些人的需求是「追求财富」或「产品占领市场」并无本质区别。

研究员在哪里

行业的研究员都在哪里?长期观察后,我认为主要分为五类。

  1. 野生 野生研究员指的是不隶属于任何机构的研究员,更准确的说,是他们的研究无需对特定的机构负责。这类研究员或有本职工作,或赋闲在家,出于兴趣或自己设定的任务展开研究。
  2. 投资部门 投资部门的研究员供职于投资机构(包括一级和二级)或非投资机构的投资部门(战略投资),服务于投资需求,一般分「赛道」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多为内部汇报材料或公开报告。
  3. 企业的研究部门 非投资部门的研究员供职于行业内更广泛的企业。一般只有行业头部企业才会有专门的研究部门,其服务的需求也更为多元,包括而不限于:驱动创新、战略指导、产品迭代、品牌塑造等。
  4. 研究机构 垂直于行业的研究机构是研究员供职的另外一个主要的渠道,这些研究机构一般提供付费报告或多元的数据,其客户多为企业用户。研究员以数据分析、撰写报告为主要任务。
  5. 高校及研究所 传统院校和研究所是更一般性的研究机构,对新技术会给予关注。院校和研究所的老师和学生的主要目标往往和该机构的考核体系相关,但大略服务于学术志趣或产业需求。 想要在这个行业寻找研究员,聚焦在上述这些地方就足够了。那么,他们到底处于怎样的境况呢?

研究员的困境

如果一个研究领域离财富越远,那么它所具备的吸引力也就更弱,但于此同时也更容易挑选真正感兴趣的人。对于企业来说,重视研究多是口号多于行动,给予的支持不足,且很难保证研究员长期稳定不受干扰地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员因此面临着大量的现实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与行业增速脱节的薪酬体系 对于大多数研究员来说,研究首先是份工作,他们面临生存的压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各个岗位都需要优秀的人才,因此优秀的人才更容易被有更高收入的岗位吸引。如果岗位的职责与高倍数的投资收益较远,就很难共享行业的增长速度。简单来说,大部分研究员只能拿普通的固定收入,与普通开发人员相当。即使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投资提供了关键意见,也无法从中获得太多回报。最终的结果是人才大概率往投资岗位流动,难以进行长期、稳定的研究。
  2. 研究资料及合作伙伴的缺失 尽管机构并不能为研究员提供较高的收入,但研究员想脱离机构开展研究,确非仅仅经济上的约束。机构可以为研究员提供研究的生产资料与合作伙伴,这是野生研究员较难获取的。举例来说,研究员如果进行共识算法相关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节点运行数据。搭建节点不仅需要计算机知识,也需要计算资源,如果说前者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而后者则需要实际的资金投入。对于机构来说,一般具有技术和资源储备,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给予研究员技术支持,闲置的计算资源也可以用于研究工作,此外在必要时也可以请求合作伙伴的帮助。一旦研究员离开机构,再想获得研究资料和合作伙伴,难度和成本都大幅提升。
  3. 难以发现和解决真正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新的领域,由于人才梯队和行业协作的不完善,商业模式也都在探索当中,「提出问题」变得更加重要。而本文所讨论的行业的以下现状,让这一问题更加显著。 快速的财富效应让人才倾向于做更靠近用户和资产的工作,而忽视对核心问题的挖掘;基础研究需要大量协作,而行业让人才可以快速融资,团队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形成人才的聚集,此时跨组织的沟通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本身具有复杂的跨学科属性,包含密码学、计算机、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创新,尚未形成与学界尤其是多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对话机制;此外,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本叙事的影响,而缺少不易受干扰的研究系统和长期研究规划。 研究员不去研究行业真正关心的问题,创业团队不从学科研究中吸取失败的教训,资本倾向追逐短期而非长期的回报,媒体追逐接踵而至却转瞬即逝的热点,「真正的问题」淹没在喧嚣的尘土飞扬中。
  4. 研究广度与深度之间的矛盾 人类的知识系统已经足够复杂且具有精细的分类,没有人是全科天才,如果有,那大概率是骗子。在这个新型行业,研究员不得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但又要选择特定的领域持续钻研,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研究员来说,如何平衡两者并且找到自己愿意长期耕耘的方向,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当前行业中,对所有领域都可以侃侃而谈的「专家」太多,而愿意扎实研究小的组件的人太少。新名词太多,新洞见太少。
  5. 评价体系及声誉系统不健全 如果说研究员不能获得体面的收入,但可以在社会地位等其它方面获得补偿,那仍可称作令人满意。然而,由于对研究工作缺少客观的衡量尺度,很难判断一名研究员的「水平」如何,这让研究员的人才市场极难建立。研究员的「流动性」不足,很难方便地找到下家,让研究员倾向于接纳现有的工作岗位。硬币的另一面是,研究员也容易被所在机构保护起来,较少参与行业研讨和外部沟通,以减少其被挖角的风险,研究员难以在行业中建立个人声望。

作为研究员的元思考

跳出这些困难的束缚,试着重新站在研究员的立场上思考「研究」。作为有七年经验的研究员,我有一些杂乱但基础的心得。 首先,个体研究很难给出解决方案,但可以给出解题思路。一旦要开始解题,就需要更广泛的沟通与合作,但敏锐的研究员可以找到概率更大的成功路径。 其次,那些具有公共属性的研究应当由行业埋单。许多问题是行业共同关心的,由特定的机构承担研究的成本不是可持续的、公平的方案。 第三,研究具有长期性。只要持续关注一个领域一年以上时间,弄清楚每个概念,拥有更细的知识触角,研究员成为行业专家并非难事。 最后,可以长期进行的研究一定是有趣且有用的,没有必要做不喜欢做的事情,而没有正反馈的研究也很难持久。

研究员的出路

那么,一个研究员面对着复杂多变的行业,应当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可借鉴的目标和原则

面向行业,应当把成为领域专家作为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扩大行业影响力。面向企业,应当减少内卷,优先寻求外部认可而非老板认可。不必把资本看作洪水猛兽,但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是避免被免费榨取劳动成果。努力寻找、加入、构建友善的研究员团体,团结协作。

具体的做法

为自己设定长期的成长目标,构建高效的信息获取体系,持续产出。广泛建立行业连接,尤其是与研究员之间的连接。保护自己,保存实力,保持清醒。

研究员的团体

设想一个由研究员建立,服务研究员的团体,它

  • 提供研究素材和数据服务
  • 提供研究员间的社交网络
  • 提供导师服务和技能培训
  • 提供求职招聘的人才网络
  • 协助策划和举办研讨活动
  • 资助研究课题和初创团队
  • 由行业机构负担运营成本 研究员组建这个团体,它并不偏不倚地运行,让每个人从中获益。 全世界研究员,联合起来。

freeyao 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