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hen

Posted on Jan 12, 2022Read on Mirror.xyz

關於 Web3,我對於 Web3 的看法

狗狗是我家的柴犬,我同事畫的,與本文無關,純粹是拿 NFT 來賣看看,有人收嗎?有狗就給讚

說在前頭

到底 Web3 (Web3.0) 是不是 Buzz word,我也不知道,我唯一能評斷的是一項新技術的發展是否能引起我的興趣,對於 Blockchain 我曾經感興趣過,對於 DeFi 我是一知半解,NFT 則是興趣缺缺,但是 Web3.0 絕對能引起我的興趣。

引用 Eshita 的說法,從 Web1、Web2 到 Web3 分別代表著讀、讀寫、讀寫與擁有。「擁有」這件事有什麼特別? 我一開始想到的例子就是 Blog。Blog 是一個存在 20 年之久的寫作方式,但對多數的創作者來說,寫 Blog 不外乎是為了闡述自己的看法、發表意見,這是非常的 Web2.0 的應用。

傳統上來說,如果你想要寫 Blog,就必須借重一些 blog 系統如 Medium 或者痞客邦,但是在這些系統上寫作,你所寫出來的並不屬於你所有,內容實屬平台方所有,平台在上面刊登廣告也不見得會跟創作者分潤,對創作者來說寫文章的動力是以興趣居多,如要獲利還是要靠訂閱制等方法,但收益是少之又少。更甚者,在一些強權政府國家,創作內容還會被監管,而監管責任往往落在服務方。監管是一體兩面的工具,好的一面是創造更好的環境,不好的則是在扼殺創作精神。更何況, 不管如何,你還是沒有實質上擁有這些文章。當平台倒了,文章也不見了,比如我早年在樂多上寫的 blog,當時沒有匯出,所以現在這些文章早已經不存在了!如果你想要真的擁有你的創作內容,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架站。

Now let’s talk about web3. In web3, ownership and control is decentralized. Users and builders can own pieces of internet services by owning tokens, both non-fungible (NFTs) and fungible. (Source)

但 Web3 有機會做出不一樣的改變。從過去到現在 Web3 的定義皆有不同的樣貌,但從未被真正實現過,最近廣泛流行的 Web3 概念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上。區塊鏈有一些特性,包含去中心化、不可竄改性等等,這些特性再加上智能合約,讓「數位資產」有機會保存在鏈中,並透過 NFT 對這些資產取得「擁有權」。我認為,「內容」實質上是有價值的,要不然就不會有廠商會付費給網紅去作創作,對「內容」有「擁有權」也是有意義的,但對於這個「擁有權」能賣多少錢,我反而沒那麼有興趣。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如果創作者能夠透過 Web3 / NFT 的機制,讓「點閱」也能夠為創作者帶來「利潤」,那麼這件事就會非常有趣。

試想一下,如果有個 blog blockchain 可以讓我在上面儲存創作文章,每次點閱,原作者都能取得一定的 token,不管被轉分享幾次,原作者一樣都能透過點閱次數取得 token,如此一來更能鼓勵創作者更多更好的創作,也能吸引更多的創作者進到這個圈子中。此外,項目方則可以透過整個項目的蓬勃方展,讓 Token 本身的價值越來越高,即便不去跟創作者分潤,項目方依舊可以從項目的蓬勃發展下獲利,這是有機會創造三贏的方式。

但這樣的機制也有些缺點:

  1. 無法被刪除。或許這是優點也是缺點,一旦文章上鏈,便被永久保存,所有修改都有跡可循,無所遁形。
  2. 鏈在人在,鏈亡人亡。雖然作者可以透過 NFT 的機制去「擁有」這數位資產,但這些 Ownership 關係只存在區塊鏈上,一旦鏈不再了,「資產」也等同實質上消失。另外一個反思是,一當出了區塊鏈外,是否還能繼續保有這「擁有權」?出鏈之後的擁有權該如何被維護?
  3. 未來創作也需要先付出代價。上鏈都是有代價的,目前 Gas fee 不便宜,使用者付費,如果想透過區塊鏈作永久的保存,付出一定的代價是必然的。

mirror.xyz

mirror.xyz 就是一個 Web3 的 blog 平台。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在 mirror.xyz 上發表,我一開始在找尋有沒有 Web3 的 blog 應用時,意外發現了 mirror,我喜歡 Mirror 在首頁的那段話:

Joining Mirror does not only make you a community member. It makes you a co-owner of the platform. As a result, our platform is a sum of our contributors.

這段話也代表著區塊鏈的價值,去中心化也共榮共享。Mirror 的特點與問題:

  • 去中心化,不受監管影響。
  • 文章透過 arweave 上鏈,一旦被保存不可刪除,修改會經由新的交易來完成,代表著日後都可以追溯修改過程。
  • 目前似乎是使用 Mirror 的私鑰上到 arweave,所以文章是不是屬於作者所有,這件事還有待商榷。
  • 不可儲存圖像等 Binary 格式文件,所以一些 NFT 項目依舊是存放在中心化的伺服器上 (參考下一段落)。
  • 資訊有最大限制。
  • 儲存在 arweave 上的代價目前似乎由 Mirror 作補貼,但未來也有可能直接從你的錢包扣款,愈多次修改你付出的代價將會越高。
  • 對創作者的獎勵模式是透過 NFT 收藏次數而定,而非大家所習慣的透過點閱量或者流量來計算。NFT 是放在 Ethereum 上,跟文章內文放在 arweave 是分開的,所以兩者綁的不是很緊密。
  • 作為一個部落格寫作平台,Mirror 已經具備了不輸給 Medium 的功能。但平台本身缺乏入口網站,好的文章難以被發掘,只能靠創作者本身去作推廣。

不過總之,我想透過 mirror 來作個實驗,開始紀錄我對於區塊鏈的想法,在一段時間後,再回來看看這些文章,回頭檢視過去的想法是否正確。

Web3 會曇花一現嗎?

每項技術要蓬勃發展,被大眾廣泛運用,都會需要一個 Killer application 橫空出世,然後透過它去不斷作延伸應用。Blockchain 其中一個 killer application 是 crypto coins。「智能合約」跟 NFT 對我來說比較像是 Protocol。Web3 有可能是 blockchain 另外一個 killer,但是 web3 自己本身也需要 killer application,這會是 blog 嗎?還是 SocialFi?我不知道,還有待觀察,但很有可能 Web3 本身也是脫褲子放屁的 bullshit。

最近有另外一篇文章也頗值得一讀,作者是加密訊息軟體 Signal 的創辦人 Moxie Marlinespike,他寫下了他對於 Web3 的初步印象

  • 去中心化會造成科技演進變慢。以 Email 為例,email 是去中心化的技術,但從它誕生到現在,Email 實質上沒有改善太多,許多問題仍然存在。(區塊鏈是共識原則,要做出改變會更難)
  • 區塊鏈必須存在於節點 (Node) 上,但大部分的節點都是跑在 Infura 或者 Alchemy 的伺服器上,你的 Wallet 事實上都在跟這些節點溝通,說穿了背後還是需要透過中心化的服務才能運作。你的寫入或許是公開透明的,但是讀取依舊要透過 API 從這些伺服器取得,你讀取的資料是否有被這些服務商所竄改呢?沒人知道。
  • NFT 並不將圖檔儲存於區塊鏈之內,儲存的只是一個網址連向圖檔,而且沒有加上 Hash 作資料的驗證,購買到的 NFT 藝術品頂多是個網址而已,這些圖檔依舊是存放在某些中心化的伺服器上,所以有可能會消失,也有可能被竄改,結果花大錢買到的是什麼?有可能只是一坨屎。
  • 即便是 NFT 依舊受到 OpenSea 等這類中心化服務的管轄,服務商可以隨時下架你的 NFT 藝術品,那去中心化還有何意義? 如果 OpenSea 倒了、或者被併購,也代表著你買到的 NFT 可能最終也是一場空。
  • 再舉 NFT 為例,OpenSea 為了提供更多的功能,滿足開發者的需求,但區塊鏈演進實在太慢了,所以乾脆在 Web2 的領域加了很多 API 去達到,OpenSea 已經不只是一個「介面」這麼簡單而已,當 OpenSea 服務不再時,很多 NFT 項目將頓時失去意義(價值)。
  • 過去 Web1 是個去中心化的世界,但科技為了快速迭代演進,轉變成中心化的作法,這樣的狀況依舊反應在現在的區塊鏈世界上。目前很多區塊鏈項目事實上沒有想像中的去中心化,Web3 糾竟是 Web3 還是只是 Web2x2 而已?

The people at the end of the line who are flipping NFTs do not fundamentally care about distributed trust models or payment mechanics, but they care about where the money is.

這篇文章是很不錯的反思,作者透過實際開發 dApp 與 NFT 來確認目前的 blockchain 應用事實上是由許多「中心化」的服務堆積起來,等於為了達到看起來「去中心化」,卻做了許多「中心化」的事情,而且所費不貲,是否這一切只是沙丘上蓋房子,為了虛假的外觀,最終終將崩塌? 抑或只是人們在追求利益,對於「中心化」與否根本毫不關心?


但或許事情也不見得要這麼悲觀,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爭論永遠都在,這就有點像是「集權政府」與「民主政府」孰優孰劣的問題一樣,各有支持者,爭論永遠不會停止。在「集權政府」統治下的民眾也常會嚮往民主政治的好處,長時間在「民主政治」下的民眾也會想念集權政府的高效。事情也不一定要朝向極端的方向發展才行,一定會走向兩種混合的模式,來集結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各自的優點,重點是在於這項技術是否有個良好的機制在整合發展,而不是各自為政,以太坊(Ethereum) 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以 Ethereum 的發展來看,任何人都是可以透過 Ehtereum 基金會去提交對區塊鏈發展的建議,只要建議是好的,都有機會改善到現有的區塊鏈實作當中。或許現在的確像是 Web2x2,但是良性的對話會促進技術不斷的發展,未來應該還是蠻有機會發展到完全的 Web3 世界。


我對 Web3 的不負責任預測

  • 會出現更多應用。現在就很多了,如 ArweaveENSEthSign,但未來會有更多有趣的應用出現,需要出現更完整的 ecosystem。現在的 Web3 就像一個未開發的西部荒野,是掏金熱正夯的時候,但還是要有人出來蓋鐵道、蓋房子,有太多題目可以做了。
  • 連結錢包作為 Identity 驗證成為主流。
  • 更豐富的創作者變現方式。Mirror 就做得不錯,目前為止已經包含了 NFT、群募、拍賣等,但我期望未來我可以透過內容創作本身就可以直接帶來收益。
  • 更多的 Web3 開發工具出現,加速整個技術發展。
  • SocialFi 可能會是重要的 killer application 。

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