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DAO Research

Posted on Dec 14, 2021Read on Mirror.xyz

#3 - MaoDAO 研讨会笔记:中文信息流管理

本文为 12 月 8 日 MaoDAO 研讨会的文字回顾,由人工速记整合而成。如有偏差,欢迎指正。

主要发言人(按首次发言先后顺序排列):刘峰@链闻、潘志雄@链闻、曹寅@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神鱼@Cobo、Jocy@IOSG、Bman@BeWater。

主持:@porounclemao
速记:@FinanceYF3 整理:@antoniayly

Mao:没有链闻以后感觉自己的信息敏感度不如以前,推特的信息太散而且推特的信息不够客观,算法只会投喂你喜欢的东西。刘老师和潘老师的信息获取习惯有所改变吗?

刘 ——

我现在还是早上六点多就起床开始看新闻。现在推特上的信息确实是足够丰富,但也过于丰富。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信息流,我一般很少点赞低含金量的信息。我觉得因为这个习惯,我的推特信息流非常优质。我个人的阅读也比较 productive,会分成工作型和消费型。我个人一直不太喜欢用工具,也不相信算法。还是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去每天看那些平台都看一遍。

对大部分人来说信息是过量的。你应该做的是怎么尽可能精简自己的信息。

潘 ——

我构建了自己的一整套工具流,会每天重复。相比刘老师我更擅长去把那些我们已经发现了的项目去深入。在看新的东西上我相对弱一些。

基本 Medium、Mirror、还有各个社区内的、各个平台上的信息,我都会用工具去整合。

除了信息流管理,还会仔细去看大项目在 Github 上的进展。

Mao:最近我发现越来越多人开始用 Notion,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把信息整合到 Notion 里。这个是不是一个所谓的 DAO 的雏形?或者去中心化媒体的方向?

刘 ——

应该有人做这个,如果能实现信息的可组合性会更好。如果有一套特别好的体系,一套 framework,能够按照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去做信息的分类整理,就非常有价值。

我们之前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尽可能去把信息做结构化的处理。

工具其实不重要。但核心怎么去协作,怎么分类打标签,有一个统一的人人认同的体系去做。我之前跟潘老师讨论怎么去做社区工作标准化和结构化。如果有这样一套 knowledge base,就特别有价值。我觉得潘老师特别擅长这件事。让每个人都能在同一起点去做这件事。

潘 ——

有些整理其实完成度已经很高了,但如果单纯去做这样的 knowledgebase 的话,只是单纯的获取,而不是建设。

刘 ——

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在单纯的用,建设才有价值。但我们应该探索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比如能不能检索、能不能更新、能不能真实性可验证,像 wiki 一样,用一样的协同工具,一起搞,本来是公共产品,不断有人在割裂和弄成付费群。所有人都在用、不用去介意整理的人多少,这样才好。不同的角色要去想好,大家配合起来基本信息处理做好。

潘 ——

长期更新这种详尽的内容是有成本的,怎么去激励还是有难度的。一个是新信息替换老信息,其次是使用就是 verify 的过程。我们在一起工作了 4 年,如果拆分成一个个的不一定很有价值。我们写的每一句新闻都是经得起验证的。我们也去看自己发布的信息,因为我们只信自己的东西。我们快讯好像就 100字,一个是不间断,一个是保持准确性。我们在维护一个 ledger 一样,用我们信誉保证可验证。

因为出块才有价值。大家如果不考虑声誉,会有问题。前提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机制。要解决一个好问题,比如 defi ,如果大家能一起维护一个 defi 项目的数据库。

一个核心行业发展事件的信息,每个的 roadmap,如果当成一个短期事情,可能难度很大。如果时间做的长,信息足够多,价值会很大。本来想自己写快讯,但是想想机制很重要。一天写 8 个小时,一周 5 天,没人能坚持下来。并且要求标准化。的确太无聊了。

Mao:我们觉得币圈很割裂,比如今天冯波和沈南鹏,也有很多投资者,投机者。现在你从哪些角度看问题?

刘 ——

我一直习惯看宏观的东西,新的项目、机制,新的人,新的共识,或者新的产品,我个人的习惯就看特别微观的东西。不喜欢特别宏观的,喜欢公司,不喜欢行业。能讲清楚新公司,最新锐的,死去的,最好玩的,一直觉得宏观叙事是个人都能讲,但能看清楚微观的很难的。

潘 ——

我也差不多,我是做产品的习惯,喜欢看新产品,技术类的东西更主导。产品还没有到体验的阶段,机制和技术创新很重要。

Mao:你们怎么看 Messari 报告?

https://mirror.xyz/0xE43a21Ee76b591fe6E479da8a8a388FCfea6F77F/znaPSL__AdRETrJoWmr-uxSkNeWJ3HQAkCJrfxmzfnA

刘 ——

我觉得他们是一个综合的综述,从头到尾读也不错,信息量很大。

Mao:为什么中国地区没人写这个呢?

(长时间沉默)

刘 ——

我觉得……在一起工作,我们也不会做这个东西。我们习惯是年底一个人,列一些问题,回答一些问题,未来看好什么东西,什么出乎意料,给大家一个问题清单。然后我从中去去筛一些问题,然后再展开。我觉得如果我们像 Messari 去做这么系统化的工作,跟我们的人才储备还是有关系的。所以目前还是用巧力为主。

Mao:现在进来的人更优秀了,虽然整个氛围因为和钱打交道,总体很浮躁,但是年轻人都挺有格局的,自己自愧不如。邀请大家都聊一聊,首先邀请曹老师。

曹 ——

听大家讲的,整个大环境,不利于输出的,今天参加的都是币圈老人,万马齐喑的感觉,不是不能写,不是不愿意写,真是不能写。怕成为呈堂证供。不利于中文圈。而且已经进入深水区了。defi也好,公链,共识也好,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最前沿的,citydao,people,在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谁敢在中文社区写?没有,肉身翻墙的人也不愿意。

没办法,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推特有人也说,ryan也说,中国对 crypto 世界的角色一方面有一个全世界的误解,一方面也不方便进行辩解。要进行输出是很难的。只能跟随,学习,财富不掉队,在idea和价值观,也不要太激进。毕竟大家长期在圈子里,安全第一。实在是悲剧。没办法。

Mao:我自己的投资目前感觉挺草率的,也比较焦虑。怎么缓解焦虑?

曹 ——

我们这一代无法避免。心态摆正,我们不一定要自己成为项目方,不一定要做主角,也可以做配角,在里面做出微小的贡献,也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本着培养下一代的初心,找到自己的接班人 去继续自己未竟的 web3 的理想。索性二元对立,成为另外一面。很难成为彼岸人,就调整心态,成人之美。

Mao:神鱼为什么那么有钱了还在教大家经验?

神鱼 ——

这个行业还挺好玩的。我们还能玩一玩,过一阵子都是年轻人的了。web3 还没有普及阶段还可以参与一下。踩的坑比较多,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

刘 ——

怎么处理海量信息的?

神鱼 ——

还好,需要构建自己的信息渠道。想看的信息推送给自己,有个工作流,放到管理软件,checklist,整理整理。

另外加一些敏感的社群,他们会在噪音很大的,反复的 push 信息。从一些信息流跳进去,有一些自定义的推送软件,推给自己,会找一个工作之余的时候看信息流。

也会找到高质量的节点,有同事会做信息日报,cover 视野之外的信息。

Mao:你讲到很好的社群,能分享一些 list 吗?

神鱼 ——

有一个 list 已经很好了,推特的那个。

社群动荡很大,大家都在转型,很多群都没了。去了新的社群里面,在摸索,没有一个很完善的阶段。以前微信群有高质量的群,现在都不在了。

刘 ——

特别想回应一下,过去最冷的时候,信息最好的还是很多社群。

尽管大家也会开玩笑,但是很长时间,微信群信息是覆盖面非常广的,并且即时性也是极高的,远远好于所谓的媒体。而且微信群能找到专家。

这个行业非常好。平等,开放,微信社群是一个价值无限的场所。现在因为大家的确解散了,宏观问题,政策问题。也有一个情况是很多活跃的朋友,信息节点和中枢,也佛系了。赚到钱就躺平了。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么多漂亮有钱的 Intern,他们应该应该能做到这个位置。很可惜的就是微信,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和系统工具收到影响。因为网络效应挺强的,会影响到个人使用率。目前没有看到对于中文社群来说更好的形式。电报里面太糟糕了,Discord也不太适合,明显用户量不够。

神鱼 ——

很多人不说话,或者注销了。工具也不行,也有很大噪声,整个有点割裂吧。

刘 ——

有段时间我们很憎恨微信,他没法沉淀,都是即时性的,互动性的,好的内容没办法沉淀下来。我们一直在说。后来我才发现,那种情况下,因为有人,有活跃的人,有知识的,有想法的,又聪明的,还是高效的。

我有个习惯就是微信里搜索,群聊里面会有很多很有价值的信息。微信的是个非常封闭的体系,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我用微信里面搜,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曹 ——

中文项目投之前,会搜一下各个群里面搜一下,朋友圈查一遍。总能找到日常生活个人化的表达,对于投资非常重要。

Jocy ——

看到项目,圈子很大,信息很分散。觉得做行业研究,新行业,券商时候,有没有3个月搞明白一个新行业。新行业要找3个标杆公司,找他们的 founder,负责人去聊一边。花很多时间聊一下,他们描述的是最核心的,构建一个细分赛道认知很重要。总结和 memo,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才能出手一个,很多时候,第一个研究,微信,媒体的信息,都是需要去verity,不能信任的。很难相信,一开始可能就是错的。

给每个同事建议就是说,一定成为专家,成为细分赛道专家。很多人不愿意发声,很难频繁发声。因为市场信息多且乱,需要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市场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工具,2021 年加密市场,数据分析平台,整体收入已经超过数亿美金了。

Mao:IOSG 每周周报很棒。

Jocy ——

其实投资会是一个侧重交流的事情,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不同的观点去交集和碰撞。我们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这方面的设计。

Mao:Jocy 你跟海外的项目沟通的时候,最近项目方的反馈有没有一些改观?

Jocy ——

之前出完政策之后,很多项目方都认为中国市场都消失了,很多事情不要作。我觉得这件事对很多机构是一个毁灭性打击,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市场突然没有了。所以我们也停下来思考,我们能给项目方什么样的价值。比如投后,怎么样在这样的市场里面,还能提供价值。在这个事情上我们有很多尝试。

今年五月我们开始做一个开发者计划,就是没有任何门槛,就是你写一封信,我们就可能投资你。目前我们收到 200 多份,投了大概 7 个。

Mao ——

我觉得这也是机构一个更新期。

Jocy ——

我觉得最后杀死币圈机构的,不会是行业的结束,而是传统大机构的进入。 这会进一步压榨我们的空间。红杉一周能聊十几个项目。还是一半中国一半海外。目前还只有两个人。很快会增加到 5-10个人,很快那些投后、那些市场会跟进。市场竞争会加剧。

刘 ——

完全不同。这个市场从一开始就是自下而上的。我不觉得钱多、人多就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影响。他们能帮助大众进入,是特别好的事情,让市场走向成熟。这个行业最核心的东西一定是自下而上。所以不管红杉黑杉绿杉,如果他不去engage,到最后不会影响什么。

曹 ——

web2 像红杉这样的人,可能确实有很好的资源去 leverage 资源,但价值观很难说到一块去。说白了就是审美不一样,而审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结果,大家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取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这个行业对于草根还是会有比较长的红利期。但随着 web3 逐渐被主流世界接受,早期红利肯定会消退,未来会越来越基于能力、经历、价值观去平均化。还有就是信息红利,个人很难抓住所有,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它一定有它的价值观,所以你很难去抓到你所不信任的。

所以最后归根揭底还是——想清楚你是什么人,你愿意为什么事业付出时间和努力。人还是要去找到这种使命,然后同时保持对所有领域的开放。一方面你深耕你的事业,保持前沿,同时保持敏锐。

Bman ——

我最重要的信息流来源策略就是贴近开发者。会获取到一些有效、有信息差的信息。

但随着行业进入深水期,噪音和无效信息越来越多,我也还是持续去跟开发者打成一片,然后发现开发者给到的信息还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开发者都在创造的一线。有些开发者能告诉我哪些是白帽,哪些是换皮,哪些值得投。bewater 现在有100多个经过验证的开发者,形成了信息的 DAO。开发者之间互相确认信息、互相推荐,都是一种过滤网,能给我很大的过滤噪音的帮助。

这个周期我觉得有意义的事就是跟开发者打交道。我觉得未来开发者的力量是无穷的。未来没有开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能力的机构都会被淘汰。

和开发者打交道更有意思,减少了很多的社交。币圈为什么没有终端,噪音多的情况下,很需要信息聚合的东西。我觉得很可惜的链闻的,最接近蓬勃的产品了。我自己一直在用tel链闻频道。少了链闻就缺少了这样的东西。

Mao:感觉大家要想一想怎么帮助中文币圈信息更好吧。

刘 ——

聊了这么多的,有些行为可以做的。一个是群策群力,实现信息的可组合。比如 Notion,各种 list,比如 Google Doc,收集新项目和融资资讯。

有没有特别有行动力的人,制定一些标准和规则,所有愿意贡献的人,把信息汇总,大家一起用这个事情。以前是潘志雄弄的,大家想一想。有做这样事情的人都认识,能不能呼吁大家一起坐起来,可能我们能做出来一个有意思的公共产品。不应该是强激励的,空投啥的。对我来说每天都要看这些信息。我处理完了信息不共享就在我这里,能不能组合,最后能发生乘数效应。

另外还有个事和 bman 聊了,一直觉得,大家很注重链上数据,链上数据大家都在做,的确能让人挣钱,但链下信息并没有人愿意去处理。也是个好的商业机会,类似蓬勃终端的工具和系统。关注的是链下的信息。把链下信息做结构化,爬取,收集,梳理,清洗,再结构化数据库,打包成一种产品,比如传统的干净数据,大家都用这个信息做模型,媒体直接用调取信息发布,有没有乐于去做这个事情。这绝对是独角兽的生意,看看有没有人有这个想法,欢迎跟我联系。

曹 ——

能不能让全世界的中文 crypto 社区网友代表,propose 一个 DAO,赋能海外中文社区的朋友们,让他们建立所在社区的资源,包括很多信息前沿的 crypto 阵地,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甚至第三世界像马尼拉,河内,尼日利亚,类似像罗斯才尔德家族一样,建立全世界的钱包网络,同时在资源上互相赋能,这样才能让我们在 web3 浪潮中有 durable 的资源。

Jocy ——

中国的开发者还是不太纯粹,我们今年看到了一些很优秀的开发者,参加黑客松活动的时候看他们就是背包写代码。当开发者目标变成募资和发币后,就不那么纯粹了。他想在这个赚块钱的行业推动什么,在社区获得什么位置,会成为很大的阻挠。很多人过于看重结果,事情就会失真。

中国最优秀的开发者依然在 BAT ,他们需要养家糊口,回家有时间才能玩代码。海外社区,discord里开发者就是觉得有意思。中国需要更多长期主义,理想化的人。每年带人进来做贡献,这样币圈会更有希望。

大家都相信在这个行业过寒冬很难,坚持一件事情很难,但要做难而对的事情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我们一般的投资人团队都在做 conference,去年办defi summit,我们把六十多个founder 演讲稿打出来,今年做 metaverse 扩容峰会,拿到好的内容去影响中国圈子内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感谢阅读)


📮 保持联系

Twitter: @maodaoresearch | Discord

😼 了解我们

MaoDao 是一个东方游戏 DAO 和 NFT Labs,其发行的 Ready Player Cat 是中国第一个经过验证的Opensea NFT项目,总交易量超过 2.6 K+ 以太坊,持有人数 1800+ 人。Mao Dao建立了中国第一个Axie Infinity Play-to-earn 游戏公会,两个月内加入 Discord 和微信社区的成员共 8000+人,官方推特的关注者超 10,000 人。

MaoDAO Research 是内部成立的一个深耕区块链游戏的投资型 DAO,共享 Play-to-earn 和高质量区块链游戏的宝贵知识。Ready Player Cat NFT 代表 DAO 的成员资格和未来的治理权,同时也是 MaoDAO 参与的NFT游戏中的游戏通行证。MaoDAO 目前已与Evolutionland、Aavegotchi、monaco、ATTA 和 Mirror World 建立了合作关系,且正持续壮大其生态。

English version:MaoDAO Notio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