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

Posted on Oct 03, 2022Read on Mirror.xyz

Token2049 狂欢过后——

周五一早发现朋友圈变得格外的热闹,各种Token2049的“小作文”刷屏了Twitter和朋友圈。有的是对于高强度社交的疲惫、眼见新加坡迅速积累财富的心理落差;也有悲哀亚洲资方和亚洲项目愈发边缘化的痛心。看完之后也心血来潮想记录一下自己在Token2049非常片面的所见所闻,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为什么是新加坡?

越来越的资方和项目方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润”到海外,很大一部分朋友选择新加坡作为终点或者中转站。首先是新加坡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向来会左右逢源的新加坡认清自己作为“飞地”的定位,做好合规、做好配套设施,“招商引资”。或许是我个人过于将新加坡的财富积累归因于其位置和定位,选择性忽略了新加坡“有关部门”的专业程度。在会场和一位在新加坡做2B、2G数据服务产品的项目方聊了一小时左右,和在这里生活体感上的低效不同,新加坡国家层面的决策是相对更加专业和科学的,因而也是更加及时和有预见性的。一个五六十岁的二把手对Luna黑天鹅的细节了解得很清楚确实是比较让我们吃惊的事情。于是想起来在去年Enjin starter的party上,场地是在一家酒吧,发言人是rapper、游戏项目方和nft holder,角落里坐着一位看起来就很old money气质的大叔,和整个环境格格不入。于是上前打了招呼,原来是新加坡某家银行的VP。大叔问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年轻人为什么你要做crypto投资,什么赛道是你们cover到的,投资thesis是什么……我问到你们未来会在业务上更多关注crypto么?“业务上关注着,投资已经有了出手,但在单个portfolio上还在观望,于是多走动多聊了。”

失落的亚洲 Web3犹太人

“怎么一觉醒来我们变成犹太人了?”

变成犹太人的原因说来话长,或许要从国内强监管的态度说起、要从华尔街进场说起、从交易所清退说起、从一些“盘子”说起。我不否认国内有非常出色的开发者社群,他们有经验有人,也想做些能够做些改变的东西;有最为庞大的“消费者”群体,有一些较为出色的交易所,有其他国家难忘其项背的互联网产品开发能力、经验,不禁让人设想如果将这部分web2用户或者开发者bridge到Web3是怎样的情景……但为什么亚洲项目和亚洲基金愈发边缘化了呢?个人觉得“土壤”或许是最核心的原因。强监管的态度让很多人看不到希望,让海外投资者愈发谨慎,尤其在欧美基金抱团的情况下,体量、deal来源都很难与其相比。失去项目源,失去很多;失去定价权,失去一切。失去定价权,失去“叙事权”,自然就离主流更远了。当然在失去这些之后还有一系列的个体的失误,就不一一展开。

从创业者角度讲,我觉得不是我们的创业者不够努力build,而是build的成本实在高,在国内如果不做“无币区块链”就要担惊受怕,出海的第一步——身份已经限制住了很多人。也是最近碰到的web2投资人,在聊如何支持自己的portfolio的时候,她说:先别说开发工具,在此之前很多团队不知道怎么拿身份不知道怎么设计tokenomics,他们连怎样在海外设立主体怎么合规或许都不知道。这句话点醒了我,是不是我作为所谓的投资人过于傲慢了,忽略掉了很多中国创业者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们可能会有idea,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但“一文钱难倒好汉”或许并不在少数。

web2和web3的投资者们

web2和web3的投资人似乎有着很微妙的关系,web2投资人会觉得web3投资节奏过快,DD做得不够细致、项目研究做得不够深入、风险偏好过高,但这种快进快出让这些年轻气盛的人们赚到了很多钱,好奇又疑惑这种高倍回报是怎么实现的。web3的投资人更多是意识到了在这轮经济周期中传统PEVC已经投无可投,很多技术革新需要时间积累,技术革新的周期并不完全和经济周期一致。于是一个个虚假的2VC的概念泡沫最后带来的是一地鸡毛(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传统PEVC)。“逃离大厂,all in web3”的口号或许是对于尾大不掉的web2公司、对“上位者”把持话语权的世界的反叛,对财富神话的渴望。部分web3的投资者厌倦了传统金融中介的存在,期待一种更扁平更直接的和项目方沟通方式:既然是web3,为什么需要FA的存在来创造信息孤岛呢?说到底,很多人选择web3的根本原因不是效率,而是“公平”。

但话又说回来,经验与革新不是对立的。很多传统投资的研究逻辑可以复用,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是许多web3投资人欠缺的。

试图沟通,试图理解,试图互相学习。

加密00后和crypto girl

“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越来越多00后参与到项目和加入机构,逐渐有自己的声量。自己身边大部分是学生或是刚毕业几年的从业者,有时候他们需要戴一个黑框眼镜“扮老”或者隐瞒年纪,让项目方多几分信任和尊重;在社交party也会因为年龄收获一些惊讶的目光。

另外,不论是自嘲还是玩笑,难免会听到一些关于crypto girl的gossip,不多细说。

曾经遇到过一个匿名的朋友,ta是个有着多年经验的资深开发者。有人好奇ta的性别和年龄,之前在哪里工作,ta的回答是:在web3世界里,人们因为我的工作、我的贡献来评价我,而不是性别、年龄和出身。这也是我对去中心化世界价值观的幻想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