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eye

Posted on Nov 14, 2022Read on Mirror.xyz

Web3 维基百科——Golden Protocol

撰文:YuanyiBC

编辑:Crush

*全文约 2800 字,预计阅读时间为 6 分钟

01

项目简介

1.1 业务介绍

Golden Protocol 是 Web3 知识图谱项目,类似于维基百科的逻辑,用户拥有提供和验证数据的权限,目标构建完整的人类知识系统。Web3 版本开始于 2021Q3,目前在 Goerli 测试网,预计 2023Q2 上主网。

项目整体处于早期阶段,白皮书还没有对外公开,主网未上线,发币日期也没定,当前 Golden Protocol 推特 1.9 万用户,discord3.9 万用户。

Golden Protocol 的具体业务可以大致归为:知识图谱、查询工具(搜索引擎)和 API 接口,知识图谱、查询等基本功能免费开放给散户,而高阶功能(如 API 接口)对 B 端付费用户开放(每月 891 美金)。

数据沉淀量是数据图谱项目的重要护城河,而团队本身是作为 Web2 项目方早在 2017 年就已经起步,数据积累量在同项目中较为领先。

1.2 团队及投资者背景

团队大多为英国和美国人,规模近 50 人,CEO 是剑桥大学毕业生 Jude Gomila,他是在云存储等科技领域连续创业者,这为他在该项目的数据存储中打好基础。

项目有大投资机构背书,于 2022 年 10 月拿到 a16z 领投的 4000 万美金 B 轮(A 轮 1450 万美金),投资背景强势,其他投资者包括 Procol Labs, OpenSea Ventures, Harpoon Ventures, Vela Partners and Socii Capital 等。

02

产品使用体验

整体而言,项目对于新手使用入门十分友好,甚至为 Web2 用户提供了新手钱包教程,真正面向纯小白。产品界面逻辑清晰,对于教程中的不同关键词,都有超链接到对应的解释页面,且示例教程官网都有直接的截图,所以使用门槛低。

信息提供界面

信息提供界面

验证界面

验证界面

用户申请 Golden Protocol 账号时被强制要求添加一组词汇,即使熟练操作也大概需要 1 小时,这减少了「水军」刷用户量的可能,加上笔者对于其推特推文活跃度和社群成员活跃度的判断,其存量用户数、日活用户数真实性较高。

产品同样提供排名板,显示排名靠前的贡献者和验证者的钱包地址,以及对应的票数权重,这也直观地展示出头部用户资金、投票权力的离散程度,而不用在第三方软件才能找到,清晰明了。

排名看板图示

排名看板图示

笔者通过访谈调查 discord 社群里部分成员的反馈,发现暂时阶段,用户长期参与的留存比例偏低。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其验证信息步骤还是较为繁琐,尤其是投票行为,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加之其偏低的激励(经济模型部分会详细解释),那些为了短期撸空投而来的用户往往会在一周内就离开、不再贡献新的词条。

而社群留下来的更多是长期看好并深耕词条的用户,他们尽可能在争取排名的靠前,已获得未来可能的更多回报。

03

经济模型

当前的经济模型还非常早期,项目方称之为 V0 版本,很多细节并没有完善。项目采用单币模型,只有 protocol tokens 一种代币。

用户参与建设、获得激励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作为信息提供者当用户提供信息前,他需要质押代币,等到信息的验证完成后,如果他的信息为真,则可以获得代币回报以及更好的声誉分数,并有机会得到 nft 奖励。

而如果他的信息为假,则会损失质押的代币,并降低声誉分数。声誉分数是用于验证步骤的,好的验证者分数更高,验证时候权重更大。

信息提供者激励模式图示

信息提供者激励模式图示

第二种是作为信息验证者。当某个信息被传到项目中需要验证时,平台会随机选取不同的验证人,同样,每个验证人需要质押代币后才可以参与验证。

验证人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验证这个信息是真或是假,而声誉分数就是用于这里投票的权重,同样当验证过程结束后,投票准确的用户可以获得代币回报以及更好的声誉分数,投票错误的用户会损失质押的代币,并降低声誉分数。

信息验证者激励模式图示

信息验证者激励模式图示

以上提到的代币都是用于激励的价值代币 protocol tokens,而整个项目方的经济模型,采用 BME 模型(The burn-and-mint equilibrium model),主要分为价值代币 protocol tokens 和支付积分 stable data credits(与 Helium 类似)。

前者作为用户贡献的激励,后者作为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资格,后者只能由前者燃烧后铸造得到,且只能用于服务的使用,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

笔者认为,项目方采用 BME 模型的动机是为了防止价值代币币价的波动导致网络服务使用的波动,因为 BME 模型会动态调整 protocol tokens 和 stable data credits 的汇率。

当 protocol tokens 币价上升,1 单位 stable data credits 合成所需要的 protocol tokens 也会更少,以此动态平衡,来使得美元计价的服务价值相同,以此减少币价波动对链下服务的价值脱钩风险。

(例如,当币价为 x0 美元时,币价和 stable data credits 汇率为 k0,则使用某 api 接口的服务收费按美元计价,为 x0×k0 美元,而当币价上升至 x1 美元,币价和 stable data credits 汇率会动态下调至 k1,使得使用改 api 接口的服务收费按美元计价仍然稳定在 x0×k0 美元附近。)

Golden Protocol 采用内容提供挖矿的逻辑。项目方声称 protocol tokens 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产品营收,项目方把商业用户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存入金库,百分之七十发放给信息提供者和验证者。

另一部分来自于项目方融资资金的激励,但激励偏低,只有融资资金池 1% 的代币激励是给到信息提供用户和验证用户的,但未来还有融资计划,经典的生态激励饼状图官方也并未给出,因此这条来源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个潜在的来源是 nft 的出售,用户完成正确的信息提供后能够获得对应词条特色的 nft,但当前官方并没有给出关于 Nft 价格具体的激励机制,也暂时并未推出 Nft 的交易市场。

目前用户参与获得的实际回报可能是较低的,但也不排除少数真实用户瓜分空投代币,从而获得较大收益的情况。

BME 模型图示

BME 模型图示

04

结语

整体而言,当前 Golden Protocol 是产品逻辑而非金融逻辑为主,这也是 Web3 链改项目未来发展的趋势,团队主要精力用于构建数据库,尽早上主网,而对发币相关的叙述性工作不是重点。

当前 Golden Protocol 的去中心化设计是在激励层,而数据仍然存储在中心化的云平台上,未来叙事性的进一步拓展可能来自去中心化存储。

此外,Golden Protocol 是否就完全是链改维基百科呢?它这能做到全世界信息的图谱构建吗?

笔者相信对于部分客观的数据(如构建金融数据库等),Golden Protocol 会有其独特的优势, 而涉及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知识(如「Golden Protocol 是一个优秀的 Web3 项目」这类信息不好验证),其应用价值或许比较有限,我们拭目以待。

整体而言,该项目引导教程友好,较为经典,对于链改赛道感兴趣的朋友值得尝试,体验交互。

关于我们

Biteye 是一个海外的 Web3 学习研究型社区,以社区驱动的方式来产生内容和工具,并通过 DAO 的方式来治理和激励!

微信群:添加小助手 @Biteye01 入群

Twitter:@BiteyeCN

Discord:discord.gg/Biteye

*声明:本文分享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不代表 Biteye 立场。喜欢我们的文章,就关注我们吧!

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