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Posted on Jul 02, 2022Read on Mirror.xyz

40大思维模型和法则助你理解现实世界

1. 利特伍德定律。

一般人平均30~35天就会遭遇一次「巧合」(甚至是见证一次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奇迹)。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不管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都会发生。但由于有这么多的奇迹,我们慢慢地对此见怪不怪。

2. 汉隆剃刀。

世界上真正邪恶的人的数量与白痴的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永远不要把可以充分解释为愚蠢的事情归咎于恶意。

3. 潘霍华的愚昧理论。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表示,「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却是蠢人;有些人智力低下,但绝非蠢人。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邪恶是可以防范的,愚蠢则不能。如果没有世界上众多愚蠢之人的帮助,世界上少数邪恶的人就无法获得庞大的力量。因此,愚蠢的威胁远远大于邪恶。

4. 世态炎凉综合症。

新闻的存在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所以它倾向报道令人震惊的东西。新闻往往不能完整地反映我们的现实,而只是筛选了现实中极小部分的事情。但由于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我们逐渐认为这个世界比其实际情况更疯狂。

5. 海狮行为。

海狮行为指的是一种网络上频繁骚扰别人的手段:在网络讨论中假装真诚,不停地提出细枝末节的问题,以耗尽对手的耐心,激怒对手,从而让对手成为「不讲理的一方」输掉辩论。

6. 两步流动理论。

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从他们最喜欢的影响者那里获得的,而影响者们又从他们喜欢的大众媒体中复制观点。因此,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为数不多的真正思想家控制的两支傀儡军队之间的战斗。

7. 自省的错觉。

我们普遍觉得了解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但却认为他人并不了解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把别人当作精神病患者来评价,却把自己当作上帝来评价。

8. 塞尔法律。

赌注越小,政治就越恶毒。在紧张的核谈判中,双方表现得都很文明。但在社交媒体上,人们表现得就像末日来临一样,如疯子一般充满了愤怒,呼吁发动战争,因为键盘侠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学术政治也是最恶毒和最痛苦的政治形式,因为风险很低。

9. 找茬儿理论。

挑选敌方最不靠谱的成员,并将其作为目标进行攻击,以使对方整个阵容看起来也很离谱。这是社交媒体上的一种常见的攻击策略。可以说,整个网络文化战争就是双方在对方阵营中找出软骨头然后开始不断攻击。

10. 盲人摸象。

我们只经历了这个世界的 0.00000001%,却试图去解释这个世界的 80%。我们认为自己的经验代表着宇宙的全部,并将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建立在微不足道的经验上面。把世界缩小到适合自己思维的水平,并傲慢地认为自己的想法足以诠释世界。

11. 经历屏障。

我们把那些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归类为愚蠢、疯狂或邪恶的群体,这样我们便不必在意他们的言论,去面对复杂的事实。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经历,正因为我们的经历不同,才会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不同诠释。

12. 抱团取暖综合症。

在危机时期,政治领导人的支持率会上升,因为人们会团结起来对抗威胁。这就导致了那些原本不受欢迎的领导人为了赢得选票,刻意夸大捏造危机,甚至主动发起战争。

13. 记者和政客。

记者和政客善用偷梁换柱的方式欺骗民众,尽管他们没有撒谎,但却不能代表真正的现实。
例如,记者问一个人是否是种族主义者。
他说:「你怎么敢问这样的问题!」。 
记者报道:「他拒绝否认自己是种族主义者。」
事实:确实如此,但却不是他的原话。

14. 最小化努力原则。

人类倾向于选择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实现目标的方法。因为,我们会接受大脑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从第一个相关的搜索结果中获取信息等等。这使得我们很容易被预测,并且犯下错误。

15. 斯特金法则。

90%的东西都是垃圾,无论是书籍、科学论文、推文,还是YouTube视频。由于最小化努力原则,在任何媒介中产生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人们不怎么用心就产出的垃圾。所以我们要带着极大的偏见进行内容消费。

16. 时间幻象。

克里奥佩特拉(埃及艳后)生活的年代距离创造出大金字塔的时间,更接近于创造出推特的时间。霸王龙生活的年代距离剑龙的生活年代,更接近于我们生活的年代。这些事实(和进化)是反直觉的,因为我们的头脑无法理解浩瀚的时间。

17. 道德运气。

假设你酒后驾车并安全到家。现在想象一下,你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有人在你回家的路上横穿马路被你撞到。这两种情况下,你的行为完全相同,但在后一种情况下,你却酿下了大祸。

18. 加利美亚人。

研究美国历史的人类学家创造出了加利美亚人(Nacirema)一词,来描绘遥远丛林部落的原始人。其实该词是将American的字母颠倒得来。当我们对一个主题的过度熟悉时,会选择性的视而不见。为了保持距离,我们使用不熟悉的语言来描述它。作者借此暗示看似光怪陆离的加利美亚人,实则正是美国人自己。

19. 史翠珊效应。

当你禁止别人使用某样东西时,反而会使他们更想使用。审查制度往往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导致史翠珊效应。试图阻止大众了解某些内容,或压制特定的网络信息,结果适得其反,反而使该事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20. 寡头政治铁律。

所有涉及人的组织,无论多么民主和平等,最终都会被少数人控制。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有权力,那么就等同于没有人有权力;如果有部分人拥有了权力,他们会利用手头的权力来获得更大的权力。

21. 林格曼效应。

我们被教导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实际上,身处团队的人比单独工作时花费的个人努力更少,而且团队规模越大,个体努力的程度越低。因为更多的工作伙伴等于可以向更多的人推卸责任。

22. 最小群体范式。

随便找一个类别将人们分组,例如按照他们最喜欢的冰激凌口味。这些不同的群体之间马上就会形成竞争,并相互歧视。在没有其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预下,人们群聚在一起也会为了冰激凌的口味发动文化战争。

23. 崇高导致堕落。

人类最大的罪恶往往不是来自想做坏事,而是出于好意,却引来了恶果。人们相信怀抱良好的目的可以合理化不择手段的举动。纵观历史,站在道德高地实施骇人听闻举动的案例不胜枚举。

24. 贫穷利息。

贫穷是有利息的。因为穷无法定期洗牙,将来会因为做根管治疗付更多的钱;因为穷无法定期体检,将来会因为没有早早发现癌变而付出生命。

25. 麦克纳马拉谬误。

我们倾向于用最容易衡量的指标来评估结果。越南战争是一场灾难,主要是因为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用敌人的尸体数量来衡量成功与否,而忽略了公众情绪等不太容易量化但更重要的指标。

26. 议程设置理论。

重要的事情不会成为新闻,新闻会成为重要的事情。公众谈论的议题往往受到媒体的引导,觉得新闻上出现的事情才是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事情。但事实上,新闻只不过是几个编辑选择性筛选的内容罢了。

27. 约翰逊伎俩。

如果一个有权势的人物受困于负面新闻,他们可能会买通媒体在报道中植入另一个更大的故事来转移注意力,其中一种方法是让盟友向媒体透露对手一个引人注目的秘密和谣言。这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惯用伎俩。

28. 费勒理论。

社会的步伐基于新闻报道的速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周期加快,导致一系列的国家国际大事和丑闻的曝光度也越来越快,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你现在还关注着俄乌战争吗?

29. 不实信息散布法。

在数字时代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说法,散播虚假信息的人无法说服你接受任何单一的叙述,因此他们用许多相互矛盾的叙述来压制你,直到令你开始怀疑一切,变得困惑消极和士气低落。

30. 同情心疲劳。

网络上充满了旨在唤起我们同情心的悲剧新闻。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量的悲剧新闻让我们对人类的痛苦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反而大幅降低了我们的同情心。

31. 情绪启发法。

在进化过程中,情绪可以作为我们体验世界的指南针,尤其是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可以把情绪当作顾问而不是主人,并理解它们的含义:恐惧代表谨慎,嫉妒代表野心,遗憾代表智慧,憎恨代表动力。

32. 虚构悖论。

在电影《迷魂记》中,一位前警察迷恋上了一名为诱骗他而诞生的角色。像这位警察一样,我们很容易对虚构的人物形成情感上的依恋,这表明我们的感觉很容易被幻觉所唤起,因此不要总是相信感觉。

33. 替代活动。

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消除了战争和纷争,却人为的创造竞技体育、电子游戏和文化战争。因为我们的心灵想要和平,却需要冲突。

34. 智力肥胖症。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找到了糖这种稀缺的能量来源,但当我们学会大规模生产糖时,对糖的喜爱就变成了一种负担。摄取信息数据也是如此,我们的好奇心曾经引领我们在数字世界探索,但是现在却让我们分心,并用垃圾信息充斥头脑。

35. 10:10:10策略。

如果你正在与上瘾作斗争,想抽根烟、吃块巧克力松饼、刷刷社交媒体网络... 想想现在的放纵会让你在10分钟、10个月和10年后有什么感觉。通过跳出当下的视角,来抵制立即满足的诱惑。

36. 喜爱差距。

多项研究发现,在谈话中人们总是低估别人对他们的喜欢程度。因此,不要害羞,你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酷,多去结交一些朋友吧!

37. 弱点效应。

我们用羞耻的态度看待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觉得它们会使我们看起来不讨人喜欢。但研究表明,正是我们的错误和弱点实际上使我们更具亲和力,更受他人喜爱。所以不要害怕掩盖自己的不足之处。

38. 倒退法。

越是追求幸福,你就越不可能获得幸福,因为追逐幸福只会提醒你有多么不配拥有它。找到幸福的最好方法是停止追逐和担忧。

39. 终结的幻觉。

我们的生命是进行时。把当下的自己视为最终版本会使我们对成长的可能性视而不见。记住你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永远可以比五分钟前的自己更好,人类拥有无穷潜力。

40. 鲁利亚德。

东西是如何从虚无中产生的?
也许在我们的宇宙之外,默认的状态是存在。我们的现实不是从虚空中出现,而是从一个穷尽所有可能性的无限决策树中诞生。
有些东西不是来自于无,而是来自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