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区块链

Posted on Sep 18, 2023Read on Mirror.xyz

两种投资思路及加密投资的挑战

这几天看完林园的投资心得后,我尝试把林园的投资方式和巴菲特以及加密生态中的风投的投资方式进行了对比。

如果把林园和巴菲特这类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投资者归为传统投资者的话,那基本上他们的投资都是以盈利为中心进行的投资。围绕盈利为核心,找到能够产生盈利的公司。

两者有不少的相同点:

林园和巴菲特都比较注重企业在各自的领域有相当的门槛并且其盈利所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小。

两位都对新兴时髦的科技公司慎之又慎,一般都不会在一个科技行业刚刚出现时投资那些太前卫的科技公司。

巴菲特虽然投资了苹果,但也是在多年以后,苹果已经形成了垄断优势后才买入的。林园也是如此,虽然也有一些科技股的持仓(比如联想,中芯国际等),但那些科技公司都不是一线热门公司。

但两者也有不小的差异:

首先,林园对利润的增长空间和利润率有一定的要求。当他发现一个行业整体盈利已经进入平稳期未来空间不大且利润率也不高时,有可能会放弃这个行业;而当一个行业整体盈利暂时还不高但未来上升空间极大时,他都有可能会冒风险买入。

而巴菲特则不同,他似乎更加注重企业在综合实力上是否有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门槛,而对利润增长空间和利润率似乎没有公开过特别的评判指标。

如果拿前面文章里零几年中国的银行股为例,林园会买,但巴菲特大概率不会买。因为以巴菲特的标准看,那时的中国银行股们无论是在管理、盈利等诸多方面几乎都没有什么独特的门槛优势。

此外,林园会预判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判断未来可能新兴的行业并尝试寻找新行业中崛起的新的垄断企业。

林园早期投资过中国的银行股,后来投资过长虹彩电,再后来重仓了茅台、五粮液。这些都是他在跟随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换过的细分领域。

但巴菲特似乎不太会跟随潮流切换赛道,而更偏重找那种能够万年长青、业务模式简单的优秀企业。

总之在他们的投资逻辑里,不讲盈利,没有盈利模式那是万万不行的。

可企业要有盈利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一般都是发展上了一定轨道之后的事情。

而在加密领域我一般关注的投资者都是在项目成长萌芽期或者早期就投入的风投。但那个时候的项目很可能根本就没有盈利,更不用说清晰的盈利模式了。

所以对加密领域的风投来说,用盈利模式那一套方法来判断一个项目恐怕就不太合适了,更多的是看项目所在的赛道,看项目未来是否可能盈利以及未来可能达到的盈利上限。

总体上看,传统投资者和风投的思路是有很大差异的:风投投的是项目或者标的的极早期阶段,而传统投资者则是关注企业或者发展的中后期阶段。

这种差异在很多时候甚至会在思维方式和逻辑上产生冲突,导致投资者不太容易同时兼顾两者,因此在很多领域投资者往往专注于一种方式。比如巴菲特和林园基本没有听闻他们参与早期的风投,而类似A16Z那样的风投基本也没怎么听闻他们参与企业在中后期(比如二级市场)的投资。

可是,当我们审视加密生态,我们会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比如作为一个整体看,加密生态相对其它的投资领域还处于较早期。和传统领域相比,这个生态几乎没有扎实、稳定的盈利方式,所以对很多传统投资者而言,它显然不是他们的投资对象。

可如果从风投的角度看,如果认定这个领域未来的前景,那肯定是应该进入的,这里风险大但收益也大。

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加密领域的投资者之所以进到这个领域或多或少就是带着这种“风投”的思维进来的。

但是,当我们深入到生态中又会发现各个细分领域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比特币的发展阶段是最为成熟的。

以太坊则较为成熟,但还在继续前进和探索。

DeFi、第二层扩展则还在迈向成熟的路上---已经实现了一些盈利,但整体而言还不够成熟不够稳定。

NFT和某些游戏赛道尽管看上去项目繁多,但至今还没有出现肉眼可见、被认可的模式。

其它领域就更加青涩了。

这里面有些细分赛道还可以分“传统”(比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和“风投”(比如NFT和游戏),而有些赛道(比如DeFi和第二层扩展)则位于两者之间。

对“传统”赛道可以多从“传统投资者”的角度思考;对“风投”赛道可以多从“风投”的角度思考;可对位于两者之间的赛道又该从什么角度去审视它们呢?

另外,再考虑到前面所讲的由于我们很多人进到加密领域多多少少是带着“风投”的思维方式进入的,可进入后想要综合从各方面获益又不得不根据不同细分领域调整自己的思路,在“传统”和“风投”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进行灵活地切换。

比如,如果我们仅仅只看重比特币和以太坊,恐怕就会失去这个领域中不断涌现的新机遇;可如果我们完全不管比特币和以太坊只瞄准生态中新的东西,那我们大概率又会变为“赌徒”。

也就是说,以单一的思维模式在现在的加密生态中进行投资恐怕是很多投资者难以接受的。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领域,至少在现阶段,恐怕我们既要作为一个“传统”投资者,又要作为一个“风投”,才能比较好的把握这个生态中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广大网友科普学习和交流,请理性看待,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