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潮TechFlow

Posted on Dec 07, 2023Read on Mirror.xyz

深入 Masa Network:唤醒 Web3 沉睡数据价值,探索去中心化谷歌的可能 - 深潮TechFlow

既要隐私,又要收益,Masa 可以同时做到吗?

撰文:David&Calantha Mei

时隔数月,加密市场终于迎来了好转的迹象。

流入市场的稳定币开始出现增幅、各大板块轮流上涨,而最近的市场在币安被罚事件之后,并没有出现大幅回撤;同时,近期比特币也持续升温,重返 2022 年 4 月的价格区间。

一切,都似乎在为 2024 年的牛市扫清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可以明显发现市场中的玩家又变得活跃起来——怀揣着对 2024 牛市的期许,开始参与各类项目的营销活动、薅羊毛、拿空投和做交互。同时,大家又开始寻找更多新的 Alpha 项目,积极向新的叙事靠拢,狩猎新的热点。

但在玩家们积极拥抱牛熊转换、热切追求当下收益的过程中,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一个金矿正在同步生成:用户数据

无论是钱包的交互、资金的转移,还是在社媒上的浏览记录与言论,大量的行为数据悄无声息的被逐渐积累起来,并且在牛市的节奏中,这种积累只会越来越快。

这些数据,像是一股涌动的暗流,蕴含着比当期收益更长远的价值。

将视线放在圈子之外,“数据”其实早已成为新的石油。

全球多个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等,本质上都是数据公司,通过广告和搜索引擎等各种渠道变卖用户从而盈利;同时在 AI 领域,大家也在争先恐后地获取大量数据用以模型训练...

Web3 时至今日已演化出丰富的生态,但对于数据价值的利用,与圈外相比,仍然显得荒芜

Web3 上亿全球用户的行为数据,是一个沉睡的巨型金矿。在区块链独特的技术加持下,用户可以掌控自己的个人数据,维护个人数据隐私,也能透明交易自己的个人数据而直接变现。

近期推出的 Masa Network,正是唤醒 Web3 沉睡数据价值的探索者之一。

在 1 年多的原始积累后,该项目已经获取了 88 万用户钱包授权数据,生成了 100 万个 SBT,并累计搜集了 700 万条独有的用户数据,并且 Polygon、QuickSwap、NEAR、Injective 等头部项目已经成为 Masa 的产品早期使用者。一个 Web3 用户行为的数据网络已初具规模

同时,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上亿 Web3 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让开发者用来 AI 建模,也可以让项目方做去中心化的广告投射,而用户也能在保护自己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因为贡献数据而拿到代币奖励。从公开信息来看,Masa Network 的主网将于明年 Q1 上线,且发布代币

本期内容,我们将深入 Masa 当前的产品、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规划,带大家通俗和全面地了解该项目价值。

用户之旅,不止于任务

用户数据,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抽象。你或许无法快速理解到,这跟自己会有什么关系?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小、更具体和更熟悉的场景开始——做任务。

一位 Web3 用户常见的旅程,往往从链接自己的钱包账户开始,随后关联自己的社媒账号,并完成项目方所要求的各类链上链下任务,最后获得奖励,如 NFT,代币或白名单等...

以上过程,你几乎可以在流行的任意一个任务平台上完成。当然,Masa Network 也不例外。目前,在 Masa 上你既可以完成来自不同链的项目方所提供的多种任务,获得多种奖励;同时也可以在其中申请独一无二的 Soulname(类似域名靓号),向外进行展示。

但实际上,这趟简单熟悉的任务流程的背后,每个用户都留下了丰富的信息足迹。例如,当你访问页面,链接钱包,点击按钮时,你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汇成了独特的足迹。

但这些用户的信息足迹看似杂乱无章。特别是在 Web3,很多用户都同时操作多个钱包来套利,整个生态圈也还停留在碎片化的阶段。

无论是多钱包用户肖像,还是分散在链上链下的各种数据,Masa Network 都能用其研发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用户数据搜集、关联、整合。

这让原本杂乱无章的上亿 Web3 用户数据变成一个可以挖掘的金矿。我们也会在后文中对这些具体的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但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关键问题,这些数据可能会有什么价值呢?

首先,在 Web3 下个牛市即将来临之际,头部项目变得更聪明了,开始使用精准的用户肖像和数据分析来拉新用户、做市场营销;

在 Web3 之外更广泛的科技圈里,生成式 AI 产品的崛起我们有目共睹,加速应用于各行各业。

随着 AI 时代的强势到来,开发者对高质量用户数据的需求更是呈井喷状。在更多算法和算力的要求之外,当下 AI 对于多维度、高质量、全球化的数据需求预计将成比级数增长。

由于加密世界并不受限于国界,全球化的项目加上经济激励行为,很容易快速、高效和开放的获取大量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数据,这在传统的 Web2 模式中几乎很难实现;

如果能搜集到更多的数据,提供给有 AI 训练需求的开发者,同时用户也能因数据贡献得到奖励,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也是跳出 Web3 来看更大的市场。

这个数据市场看起来确实不错,但在看似光鲜的前景下,当我们谈到搜集用户数据时,一种敏感的担忧却也相伴而生:

我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怎么办?Masa Network 是怎么能保证在搜集用户数据的过程中,还能保护数据隐私的?既要隐私,又要收益,Masa 可以同时做到吗?

隐私第一,收益第二

在 Web2 的世界中,大型的互联网服务商往往会通过 Cookies 来搜集用户的行为数据。网站悄无声息地记录着用户的行为,也增加了大家对数据隐私的焦虑。

近期,欧美政府对数据隐私推出了相关的 GDPR 合规条款,明确规定用户可以不接受 cookies ; 谷歌等大型公司也开始拟定方案禁止各种第三方 cookie。而在 Web3 世界中,相关数据显示,也有 30%以上的用户拒绝 cookie 或者用 brave 浏览器来实现“隐身”。

随着用户对自己数据隐私保护的观念越来越强,Web3 链上数据透明且可追溯的特性,搜集相关网页浏览或是链上交互的数据,同样也不免会让人感到不安。

面对这种隐私焦虑, Masa Network 给出的解药是 zkp(零知识证明),在数据的存储、调用和分析的全环节上做了隐私保护。

数据存储:首先,在 Masa 所涉及的各类数据搜集的场景中,存在 zkSBT 的设计,即在原有与用户地址绑定的 SBT 基础上,增加了零知识证明的特性,使得与 SBT 相关联的多种数据在隶属于同一用户的情况下,可以被安全的加密存储。

数据调用:其次,在加密存储的基础上,如果用户没有直接赋权开发者允许他们接触自己的个人数据,开发者只能看到加密的匿名钱包数据,并且不能直接识别关联用户的身份或者设备信息。

数据分析:如果要分析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比如说用户的推特账号、个人年龄、护照号码,Masa 仅需给出一个“是”或“否”的证明,而无需向数据需求方袒露用户个人身份信息。

如果仍然觉得以上描述过于技术化,不妨来看下面这个更加具体的例子。

一位用户可能先后访问了某个网站、参与了社媒活动、在钱包中完成资产交换,这些过程中:

1.用户不同步骤的行为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数据;

2.Masa 所提供的工具,不使用让人产生隐私焦虑的 cookie。每个独特的用户都用 uuid (unique user ID)代替,每个登陆的设备也会被加密形成独特的 device hash。用户信息会被一个匿名的 session ID 和加密钱包地址保护;

3.在没有用户直接赋权的情况下,开发者只能看到加密的钱包信息,而不能看到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4.如果开发者想要看到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他们需要向用户申请授权。发出请求后,智能合约会调用 ZKP 验证过程,即上文说到的“是”或“否”的判断,而不会实际透露用户身份的数据。

从这个具体的流程可以看到,零知识证明和相关加密技术的引入,可以让数据的供需匹配,但又不至于暴露数据本身的隐私。因此,笔者认为Masa Network 数据市场的角色,是数据的交易者,但更是数据的守护者;后者的稳固,决定了前者的规模与可信度。

总体上看,Masa Network 要做的本质上也是数据的生意,但在数据保护的流程上,运用区块链的加密技术,与当前 Web2 的大型数据公司存在着明显不同

用最短的时间,构建最大的用户数据网络

隐私问题解决之后,我们下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是:

Masa Network 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短短一年多里获得88万钱包的数据贡献的呢?同时,对于项目方和开发者来说,Masa Network搜集的用户数据有什么用途?

目前,Masa Network 主打 Masa Growth 和 Masa Analytics两大产品,吸引 c 端和 b 端用户来贡献数据。

C 端产品 Masa Growth: 任务营销铺路,数据质押将至

前文我们已经展示过 Masa Growth 的主要功能,即用户可以在其中完成任务、获取奖励并可以注册域名。

据 Masa Network 团队成员透露,2022 年 8 月该产品上线,截止到目前单Masa Growth 产品就已获取了 40 万以上的 Web3 用户,并且以加密和zk的方式搜集了 100 多万条各类用户行为数据。

在激励导向下,用户完成任务注重当期收益,但从整体上看这些任务更像是一种铺垫——完成了数据积累的过程,接下来显然会考虑数据的贡献和收益。

随着明年第一季度 Masa 的主网上线,当前的 Masa 用户页面也将迎来较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新功能点之一,就是“数据质押”

注意,这并不是将自己持有的 NFT 或者 SBT 等看得见的资产进行质押,而是遵循了下面这套逻辑:

1.你在 Masa Network 里的所有历史行为和信息足迹,都会被加密保护,归集到自己独属的信息储物箱——zkSBT 中;

2.你可以在 Masa App 上直观的看到这些数据,并有权利选择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质押”,也就意味着主动意义上的“授权”,即同意将这些数据贡献出来,在你限定的时间里,供有数据需求的组织使用;

3.因为数据贡献行为,你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具体形式可能是项目的 Masa 代币或稳定币。

对个人用户而言,数据贡献实际上没有认知门槛和操作负担。如上文所述,普通用户的信息足迹其实已经被众多互联网大厂拿来变现。

同样的完成任务,同样的操作页面,只是多出来质押的选项,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为自己提供了变现获利的新一种方式。

B 端产品 Masa Analytics :简单集成,开启数据金矿之门

对希望搜集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的企业和组织来说,Masa Analytics帮他们揭开了 Web3 用户之谜纱。

Web3 数据领域还在早期,不少项目吸引了大批水军。区块链生态圈的碎片性,也让链上和链下数据、跨链数据、和跨平台的关联整合成为了一个技术难题。

很多项目方都无法回答基础问题:我的真实用户究竟有多少?哪些用户是更有价值的?他们的用户肖像是怎样的?我的产品转换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从名字上看,Masa Analytics 似乎是在对标 Google Analytics 。后者可以追踪 Web2 用户从何处来到网站、在网站上的活动、停留时间、转换率以及其他关键的网站性能指标;从而为自己了解用户,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提供重要参考。

Masa Analytics 同样可以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有需求的网站和开发者可以集成 Masa 提供的Javascript 追踪代码或使用其 Typescript SDK,随后就会生成一个无 Cookies 的脚本,以追踪用户在目标网站上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页面访问、点击事件、表单提交等;

但由于面向 Web3 领域和更加注重隐私,Masa Analytics 与谷歌的数据分析服务仍存在着多个方面的不同:

  • 在数据来源上,Masa Analytics 除了能够追踪类似的Web2数据,还特别强调对Web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Web3 数据可能包括区块链交易、钱包互动、智能合约调用以及其他与去中心化应用(dApps)交互的行为;

  • 在用户身份验证上,Masa Analytics 利用区块链地址或 Soulbound Tokens来关联用户身份,这些方式与用户的 Web3 身份直接相关联,并且可以在保持匿名的前提下提供更精准的用户数据;同时,Masa Analytics 可以关联一个用户的多个所属钱包,突破了Web3一人多钱包难以分析的迷局。

  • 在应用场景上,Masa Analytics 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和市场营销,还可能支持新兴的 Web3 生态系统,比如 NFT 市场、DeFi 平台和其他基于区块链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现成的 SDK,企业组织使用 Masa Analytics 并不需要复杂的开发实现,而是直接可以在网站前端中集成简单的几行代码,即可运行分析服务,监测用户的行为所产生的数据。

这对于数据需求方来说极大减轻了工作量,使得它们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主营业务中,而不需额外为分析统计付出更多的成本。

这种轻便的集成方式也得到了项目方的青睐。

例如知名的 L2 DEX Quickswap 在集成了 Masa Analytics 后,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匿名的分析,发现仅 30% 参与其营销活动的用户连接了钱包并在新链上探索了 QuickSwap

同时,Quickswap 也能通过分析,看到用户使用不同类型钱包的占比,这就为其分析用户使用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钱包的营销活动提供了依据;

从双方公开的数据来看,在数据分析驱动运营决策的导向下,根据活动、资产价值和重复频率对用户进行细分后,Quickswap 开展的新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用户使用新钱包进行 swap 的交易量增长了 300%。

至此,我们又回到了文章开篇所提出的观点——唤醒沉睡的数据,其带来的价值,可能远远大于炒作和投机

最后,我们也终于可以来理顺 Masa Network 的整个产品逻辑,并展现其主网上线后的数据市场全貌:

  1. 利用 Masa Growth + Masa Analytics 两大产品,Masa 在短期内破冰,快速收集了 88 万钱包用户和 700 万条独有的数据;

  2. 2024 年一季度主网上线后,Masa 将推出去中心化数据市场,允许数据提供者(用户)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将他们的行为数据出售给数据消费者(如开发者、企业等)

  3. 数据市场上的交易通过区块链技术来确保透明度,通过 zkp 来确保隐私安全性。

  4. 用户通过个人独属数据储存箱 zkSBT 控制他们的数据,并可以选择性地向需要数据的开发者和项目方提供个人数据。

  5. 用户为他们的数据贡献获得经济收益,如稳定币、区块链原生代币 MASA等。

  6. 最终的数据市场内,Growth + Analytics 在数据供需两端发挥功能,区块链记录数据交易并赋予经济激励,用户可以贡献数据获取收益,企业可以消耗代币获取数据;同时 Masa 自身作为基础设施,提供更多基于数据的业务,如广告、AI 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集等。

通过 Masa Network ,笔者能够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项目并不仅在做一个单独的任务平台或是数据分析工具,而是有探索成为更大数据公司的愿景

任务平台可能并不是 Masa 的业务重点,同时在当前的 Web3 赛道格局中,类似的项目已经形成竞争红海,业务趋于同质化;同时更重要的是,与其在 Web3 圈内卷存量用户做任务,远不如走出去探索更大的数据市场,成为一家数据公司。

什么叫数据公司?

笔者认为,数据公司的主营业务均围绕着搜集数据,处理数据,整合数据,利用数据等环节开展,任务平台或许只是初期阶段这些环节的一个表现而已

谷歌已经是 Web2 的数据公司霸主,那么在 Web3 领域里,是否也会出现一家去中心化的谷歌,在数据领域有所作为?

显然,Masa Network 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数据,在 AI 席卷全行业的时代当然很重要,但用户数据的权益和权利更加重要:前者决定着自己的数据能否变现为收益,后者能让自己自主决定是否愿意开放数据。

Web3 有更好的激励和组织形式,能高效、直接和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贡献数据,获客速度更快,因 Masa Network 如果能向外走,去满足 Web2 企业的数据需求,尤其是 AI 训练相关,市场空间必然更大。

但要将广阔的市场前景变成现实,在走出去之前,则需要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明年第一季度,Masa 的主网即将上线。为了调动更多用户贡献数据的积极性,项目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内可能也会有更多的代币空投活动,以鼓励用户使用自家和合作伙伴的产品

最后,从个人用户的角度出发,如果在坚持数据隐私底线的前提下还能博取更多收益,那么选择积极关注和参与当然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从行业视角看,参与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越多,未来向外走去连接更多数据需求方的可能性也越大。

一面是追逐个人收益,另一面是创造行业价值,二者看似矛盾。但正如数百年前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的那样:“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

愿新时代所需的数据,也能在 Masa Network 经济激励的引导下,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s://www.techflowpost.com/article/detail_14864.html

深潮 TechFlow 是由社区驱动的深度内容平台,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态度的思考。

社区:

订阅频道:https://t.me/TechFlowDaily

电报:https://t.me/TechFlowPost

推特:@TechFlowPost

进微信群添加助手微信:blocktheworld

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