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lilackatana

Posted on Jul 24, 2022Read on Mirror.xyz

比特幣、以太坊與經濟學的探究

每當人們提起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時,總會與投機、投資、炒作甚至是龐氏騙局連結起來,似乎加密貨幣都僅僅是一堆廢紙。

這個說法其實未必完全錯,但實際上這個世界的金融市場每秒有成千上萬美金的衍生品在交易,而這些包括股市指數、CFD、spread betting實際上都只是對賭合約,而非真的有什麼交易,舉個例說你在Vintage買升(Long)XAUUSD黃金交易對,實際上你的買賣跟黃金完全沒關係,你的買賣未必真的影響黃金的供需,你也不會真的收到黃金,這個不是Amazon在第二天就給你送上你買的黃金,這個世界絕大部份人交易的黃金實際上只是一張票據,你並不會真的去紐約取黃金。即使是期貨交易例如石油或者小麥,我也沒聽說過有幾多交易者最終會去找架油輪或貨車去取實物。每個人在進行這些交易時幾乎只是為了獲利,除了部份人買黃金去作為嫁妝或者做首飾外,絕大部份人持有的黃金僅僅只是一張兌換黃金的票據並且在有生之年都未必會看過自己的黃金。

那麼,交易者買黃金是為了什麼呢?理由可以有成千上萬個,例如對沖通脹風險等。但總歸來說投資黃金只有一個目的:「期待有下一個人會出更高價去向你購買」。

實際上比特幣跟黃金的特性確實非常相似,雖然會有人說黃金是可以用的工業治煉金屬,但我肯定九成買黃金的人都不是因為其工業用途而購買黃金,歸根究柢不過是「期待有下一個人會出更高價去向你購買」。實際上運作起來雖然不算是龐氏騙局,但可以算是一種龐氏經濟學。諸如這樣的龐氏經濟學在世上是有極多極多的,包括各國的養老基金、醫療保險等,都是一種本質上不可維持但依靠後人去供養前人的經濟機制。

回歸正題,那麼加密貨幣又是什麼呢?目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林林總總有成千上萬個幣,如果單論一些規模上較大的也有至少上百種,又有Game-fi又有Web3甚至是walk to earn等的加密貨幣,不過本文只打算講述最重要的兩個加密貨幣:bitcoin 和 Ethereum。

這兩者在加密貨幣市場上的地位已經算是牢不可破,其中BTC作為第一個加密貨幣,作為區塊鏈或者加密貨幣市場的龍頭,即使是完全不認識區塊鏈的人大多都聽過其名,其龍頭地位不言而喻。人們提起比特幣都會用其稀缺性和限定發行量作為其價值根據,當然一件物品在經濟學上的價格從來只會由供需去決定,這個講法當然是沒有錯誤的。而以太坊它本來的經濟模型就決定它沒有供應上限,換句話說是可以無限增發,當然在目前PoW的情況下它每天大概會固定供應多12000個ETH。

作為「貨幣」(雖然實際上以太坊用通證會更加貼合),當然要具備貨幣的三大特質,分別為:

  1. 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

可以作為商品與商品之間的交易工具。

  1. 價值量度 Unit of Account

可以標記商品的價格,可作為分割的。某些加密貨幣如NFT便不具備這個特性,因為其不可分割和不同質的特性令其難以對其他商品的交易作計價。

  1. 儲值儲存 Store of Value

可以儲存「購買力」到未來

BTC和ETH基本上都能夠符合以上的條件,除了NFT例外。NFT不能作為一個貨幣去交易是因為其不能作為一個價格量度,舉個例目前BAYC#3749上一次在OPENSEA的交易價格為740ETH,如果你想用一個BAYC#3749去Starbucks買一杯咖啡,那它總不可能只收你0.00000420196個BAYC#3749然後將剩餘的99.999….個BAYC#3749的零錢找換給你。因為NFT的本質就是非同質化而且不可分割(先忽略現在一些Protocol聲稱其可以分割NFT等東西)。但除此之外,BTC和ETH確實做到貨幣的三大功能,當然你說你60000美元買的比特幣現在只剩22000算不算是一個價值儲存確實值得思考,但同樣亦有人是1000美元買的比特幣到今天購買力膨脹,即使是國家發行的法幣同樣亦可以令你購買力大減如目前的JPYUSD。

從本質上,如果當社會漸漸認可加密貨幣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採用,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們先除去所有因素,如ETH的Defi或者可以作為gas fee可運行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等的因素都去除,單單就貨幣這個因素去考慮。

假設在一個小農村中有一百人。

先假想這個農村內沒任何貨幣,人人都是以物易物,那顯然一開始還是能運作的,但後來村民就會發現怪怪的,太沒有效率。舉個例子我種了一些香蕉,想向養雞的小晴買一隻雞,但她並不想要香蕉,那我和小晴這種交易就失敗了。如果小晴恰好想要蘋果,而種蘋果的小華剛好又想吃香蕉,那我還可以用我的香蕉換取小華的蘋果再向小晴支付蘋果換取她的雞,這個情況算是比較樂觀的,但對於一個農村社會而言變化還可以更大,畢竟每個人的欲望都是不一樣的,有人想要小麥亦有人想要斧頭,單單一百人就可能有一百種需求和供應,要達成一個交易是極困難的,當然你勉強偶爾還是能交易得到,但當中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可以把你煩死。

交易是一回事,還有更麻煩的情況,例如我在村子裡年輕時努力工作種下一大堆香蕉,香蕉多到已經比我所需求的更高,每天吃到肚滿腸肥但還是有一堆香蕉因為我沒需求而存放在這裡活活放到過期,而到我年老缺乏勞動力時卻又沒能力種香蕉,這個時候想起如果當日的香蕉可以留到今天那我至少可以吃香蕉啊,但食物存放期畢竟是有限的。

由此,因為交易上的困難,貨幣終於在人類社會應運而生,在全世界不同的原始社會,從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去到新幾內亞的原住民,同樣都有類似貨幣的東西,偶爾是用貝殼,而在絲路中絲綢通常就是一種貨幣,畢竟其他香料如胡椒攜帶上太麻煩而且會過期。

然後這個村子進化了,這次用比特幣的特質作設想。

現在我請你設想一個情況,假設在一個小農村中有一百人,如果總共有一萬枚金幣,而農村是一個封閉又不會對外貿易又不會出產黃金的農村,那會發生什麼情況?

這個農村一開始會運作得很正常,金幣作為貨幣可以正常地為村民提供一個可靠的交易工具,人們不用再以物易物,老年人亦會因為他年輕時的努力存下來一堆金幣足以他維生。但當這個農村從一百人的人口漸漸增加到一百二十人,情況就開始不同了。

當這個農村慢慢壯大,有人開始生了下一代,而且農夫們學會了新的技術,讓他的生產力開始增加,就會開始出現麻煩的事了。舉個例,小晴是村裡唯一一個養雞的雞農,她學會了可以讓母雞生下一堆無受精的卵,她命名為雞蛋,這些新增的貨物大受歡迎,於是村裡的人都向她購買雞蛋。一開始情況還會相當穩定,但當這個農村不斷進步,這個社會開始出現更強的生產力,小康發現他可以用牛幫忙耕田令他的種植範圍可以更廣寬,由此因為農耕技術上的提升令產量大增,一些人可以不再從事農業或畜牧業,一個聰明的小伙子小欣就發明了馬車,可以令運輸更方便,這個農村上的各類產品增加了,但是作為一個封閉的農村,總財富就只有一萬金幣,在商品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商品反而降價了!人們以前花一金幣買的一斤香蕉現在一金幣可以買兩斤。

正因為通貨不會膨脹,因為沒人會生產金幣,而商品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人們的金幣比起以前更值錢了,這個時候農村會出現什麼情況?

一個特別會算術的小傑發現,只要他今天不消費,明天他所持有的金幣將會更值錢!他本來打算今天買一輛一百個金幣的馬車去運貨,但他發現馬車匠人愈弄愈快,而且愈來愈多人有馬車了,馬車每天價格都比昨天更低,於是他決定留下金幣明天再買。

人類畢竟是自私的,當有第一個人發現只要存起金幣不用,往後他可以有更高的購買力,甚至以小傑的預想只要商品按這個趨勢走下去,他的一百個金幣足以他不用再工作!而農村人口又再增加,技術同樣不斷改變,又有更多商品走出來,整個農村生產力每日比每日高,但是金幣的總量在這個村莊裡永遠不變,那一萬個金幣(財富總量)本來在村子裡每個人平均都有一百個金幣,但當村子變成二百人時,就變成人均僅有50金幣!而且有些老人把金幣挖在樹下但未到他花費就死去時,金幣又再流失,整個社會的通貨不斷減少而生產力提高。

這個就是經濟學上「通貨緊縮」的現象。而這個現象會是好事嗎?絕對不是。通貨緊縮會導致大家都不消費而將通貨留著,而經濟的運行是靠著社會消費而錢不斷運行的,這時的社會將會進入另一個階段,就是富人決定把錢留在家中不花費,期待明天買更便宜的貨,而當社會上愈來愈多人這樣想的時候,就大家都不事生產,反而令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減少,人人都抱著金幣在家中等明天「財務自由」!正因為大家都不消費,窮人就變得更加窮了,他們努力去勞動的成果變成沒人購買(因為社會上的需求減弱)。

這個情況可以大致應用到比特幣上,當我第一次聽到比特幣的供應有限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那最早買的人就佔最大便宜了!」,確實我們都聽過不少人因為早期投資比特幣而發家致富,很多加密貨幣富翁就是因為一個決定而財務自由,但是這對於加密貨幣乃至區塊鏈而言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有很多人像農村中的老人,因為丟了密鑰而使比特幣實際市場上的供應量比起初設想時的2100萬少,而這些情況只會變得愈來愈多,大家都知道密鑰的處理非常麻煩,一個不小心就丟了。

當整個社會的人們都看到比特幣變得愈來愈稀少,那麼大家都只會買來用作「價值儲存」,放在冷錢包然後丟到銀行的保險箱裡等財務自由,但相應的是愈來愈少人用比特幣去交易,幾十個比特幣鯨魚就在等比特幣變成一百萬美元一個。MicroStrategy總共持有的129,699個比特幣將價值1300億美元,看到這樣有人憑空致富的,還會有人願意用比特幣嗎?

我並非對BTC的價格上限作個判斷,但我確切地認為比特幣正因為其稀缺性,它的應用就會愈來愈少,變得更加像黃金一樣,會成為一種像是儲備貨幣的東西,但如果一個經濟體完全依靠像比特幣這樣的東西去作為貨幣,那將會限制了這個經濟體的生產力,因為比特幣是有限的,甚至如果將比特幣視作為儲備貨幣,同樣亦會限制該個社會最終的經濟。畢竟很大程度上各國的經濟增長都是與其M2有正相關的關係,當社會總體財富就只有那麼多,那即使社會生產再多東西也不會令財富增加,換來只有通貨緊縮的問題。

通貨緊縮聽起來像不像通貨膨脹一樣壞,其實未必。大多數人(包括我)都未曾活過在高度收緊銀根下的社會下活過,但在1980年,美國聯儲局時任主席Paul Volcker曾經加息加到20%,將整個社會的銀根收縮到極點,當時買房子、車要20%的利率(簡化利率,實際利率視乎情況),將錢存放在銀行則每年約有10%利率,有錢人什麼都不用做單單將錢放在銀行,每年收取的利息就足夠他們過活了。這樣還有誰會去創新、去工作?

而將這個農村換成以太坊的經濟模型下,實際上就與現今的貨幣沒有太大分別,這取決於在Ethereum的聯儲局(中央銀行)會怎樣做了,像是未來就將會轉變成為PoS,每日新增供應的ETH將會減少,而供應量減少的話假設需求不變當然會推升ETH的價格,然而這是一門極深奧的學問,要減少至多少才能不致令通貨緊縮?這裡沒有絕對答案,我亦肯定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經濟學家能解答,因為這有極多因素影響,包括使用者人數、普及程度、ETH的使用場景、未來市場等,即使是美聯儲有如此之多頂尖經濟學家坐陣的中央銀行也不能夠令美國可以維持在適度的利率/貨幣發行速度以平衡失業率和通脹率。但我們都曾經面對過4800元的以太坊在NFT盛行下gas fee是有多昂貴的,如果以太坊去到十萬美元一枚,而gas fee每次都要0.01ETH的話,也要1000美元,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只會令以太坊的用戶轉到其他替代方案如layer2或者Near/Avalanche/Solana/Atom等公鏈上。

作為一個投資者,絕不應該盲目的跟隨一些KOL去喊「BTC一百萬!以太坊十萬!」,而是按照正常邏輯和經濟角度去思考各種可能性,相比起聽從KOL喊單,多閱讀不同的書籍去增廣見聞才是最重要。

本文旨在簡述BTC、ETH在通貨角度的差異,實際價格可以極端不理性,例如荷蘭的鬱金香也可以貴到傾家蕩產,但瘋狂是不可持續的,派對總有一日會謝幕。而ETH情況又較為不一,因為其不僅是一個通貨,更加是一個網絡的通證,在區塊鏈的世界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例如Gas fee可以因為轉成PoS後大幅下調,ETH的供應量亦同時減少,區塊鏈作為一個新興革命性技術,各種各樣的變化都是難以預料的,再次重覆,本文的經濟理論只是簡單而並不完全正確地去描述BTC和ETH作為通貨下的情況,並未考慮所有因素。

本文並非對價格有任何判斷,亦非投資建議,奉勸各位按照自己的情況謹慎投資,加密貨幣涉及極高風險,可以隨時歸虺,請了解過後再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