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恩

Posted on Jul 26, 2022Read on Mirror.xyz

2022 展望:建構數位平行世界

今年區塊勢的出刊行事曆已經出爐,會維持每週二、三、四早上七點半出刊。全年共有 13 天假日,並預留 5 天事假,以備不時之需。請假之前會提前告知。進入正題。

最尖端的科技,是用來解決最棘手的難題。新年一開始,眼前的難題不比去年更少。全球 Omicron 確診數字屢創新高,而香港的兩家媒體《立場新聞》、《眾新聞》則在最近一週內相繼終止營運,成為「《蘋果日報》」。

這篇文章藉由香港的危急情況,凸顯出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以及去中心化的必要性。

2020 年 6 月「港版國安法」公布之後,香港民眾的抗爭行動從街頭轉向網路。只不過,現在連網路的言論空間也被大幅限縮。

自去年 6 月 24 日香港《蘋果日報》被政府強迫停刊之後,成立 6 年的非營利網路媒體《立場新聞》也在上週被迫終止營運。根據《報導者》的報導:

2021 年 12 月 29 日,香港非營利網路媒體《立場新聞》在 17 小時內乍然退場。繼 6 月 24 日香港《蘋果日報》停刊後,半年之內,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把兩間媒體送入文字獄。

已營運 6 年的非營利網路媒體《立場新聞》辦公室遭搜查,共有 6 人陸續被拘捕,6,100 萬港幣(約新台幣 2 億 1,680 萬元)資金隨後被凍結。下午 4 點,《立場》發布公告指決定停止營運。晚上 11 點,該媒體的網站、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全部消失。

香港政治局勢的變化,遠比科技發展的速度更快。

2019 年 6 月,當時我們還在討論如何以科技確保街頭抗爭者的個人隱私。2020 年 7 月,港人紛紛設立「境外」帳戶避免資產遭到凍結。2021 年 6 月,誰也沒想到人們竟然得忙著替營運二十幾年的香港《蘋果日報》留下備份。

一家又一家的媒體被迫解散,成員被政府逮捕、起訴甚至入獄。整個香港瀰漫著白色恐怖氣氛,沒人知道政府的執法界線在哪,以及是不是只要刊登批評政府的報導就會被視為「煽動」。因此成立剛滿 5 年的《眾新聞》也在這週宣布終止營運,確保團隊的人身安全。

看到這裡,許多人會感嘆香港的一國兩制已死。但每當物理世界的自由被限縮,我就會想起 1996 年,由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創辦人 John Perry Barlow 在世界經濟論壇所發表的《網路獨立宣言》。

物理世界與數位世界的最大差異,就是前者必然受到軀體的限制但後者沒有。這也就是〈網路獨立宣言〉主張數位世界應該「獨立」運作的原因:

工業世界的政府們,我來自網路世界 —— 一個嶄新的心靈家園。作為未來的代言人,我代表未來,要求你們別插手網路。在這裡,你們並不受歡迎。在我們聚集的地方,你們沒有主權。

網路沒有選舉產生的政府,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政府。在網路世界,自由比權威更管用。我們建造的網路空間,將天然獨立於當前的體制。你們沒有權力來統治網路,也不再有任何強制措施讓人們在網路上感到懼怕。

網路世界由資訊傳遞、關係互動和個人思想共同組成。這個世界既無所不在,又虛無飄渺。在這裡,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加入。沒有種族、經濟、武力或出生地而產生的特權或偏見。在這裡人們都可以自由表達信仰,而不用害怕被強制順從。

你們關於財產、身份、遷徙的法律概念及其情境在網路上都不適用。所有的這些概念都基於物質與實體,但這在網路世界並不存在。我們的成員沒有軀體,不能透過物理上的強制手段來維護秩序。我們的成員分布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的司法管轄區。

我們共同認可的法律就是恕道(Golden Rule),也就是推己及人。我們將在此之上建構獨特的解決辦法,且不會接受你們強加給我們的既有方法。

〈網路獨立宣言〉比《潰雪》這部小說,更值得被稱為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的始祖。

它認為網路不僅僅只是物理世界的延伸,而是另一個獨立的存在。網路先天就沒有國界、軀體,而只有「靈魂」。這打破了物理世界每個人都有軀體、出生地的基本假設,也因此物理世界的規則不完全適用於數位世界。

回到香港的情況。政府能禁錮的是在港抗爭者的軀體,但即便是坐牢也關不住這些人的靈魂。物理上的強制手段,是政府「維持秩序」的最終辦法。但這套作法在數位世界卻不管用。

數位世界裡的每個帳號、角色,都只是用來附著靈魂的軀殼。即便帳號被封鎖,也不像是坐牢這麼痛苦。因此,與其消極地感嘆物理世界崩壞,不如積極地參與數位平行世界建構。讓人們在軀體安全的情況下,發展出新一代的「蘋果日報」與「立場新聞」。

要建構數位的平行世界並不容易。畢竟絕大多數的數位服務都是從物理世界發展而來,仍然受制於各國的法律規範。真正的數位原生服務還是極少數。

以最貼近生活的「錢」為例,多數人的資產雖然都是數位存款,但實際上那些錢還是由各國的銀行替你管理,也就有被政府凍結的風險。即便是換成美元穩定幣 USDC,也是由穩定幣發行公司 Circle 管理,有權決定哪些 USDC 會被「作廢」。相對之下,去中心化的美元穩定幣 DAI 或 UST 才是更「獨立」的選擇。

在數位世界裡,以加密貨幣為代表的「錢」只是人們用來提升交易效率的中介資產。人們真正要買到的東西,是現在被通稱為 NFT 的數位資產。許多人會誤將 NFT 與數位頭像、藝術品畫上等號,這是高估了眼前的 NFT 專案,也低估了 NFT 的長期發展。

以區塊勢發行的文章 NFT 為例,長遠來看,我會說這是在元宇宙裡「賣報紙」。

就像超商架上的報紙,雖然報導的圖文都是半公開,但只有付錢的人才能把報紙帶回家收藏。同樣道理,區塊勢將每篇文章保存到 Arweave 去中心化硬碟裡保存,並為文章設計封面,再讓讀者把結合文章封面、內容的 NFT 買回家。有的讀者會將它視為單篇購買,但更多人是將 NFT 買來收藏。

雖然目前這些 NFT 看起來都還只是在 OURSONG 平台上的 GIF 圖檔。但未來它將能與元宇宙結合,讓每一款文章 NFT 都變成一份數位報紙。到時候,擁有者就可以將這些 NFT 放在自己的數位家中展示或收藏。這些就是政府難以強制查禁、下架的數位內容。

香港的媒體人同樣可以運用類似方法,在元宇宙裡另起爐灶發行數位報紙。雖然短期來看,這就像是一群科技理想主義者的小打小鬧,但實際上這套模式是以加密貨幣維持金流獨立,並以 NFT 確保內容不被審查、下架。雖然小眾,卻比原本的營運模式更有韌性。

如果未來要成立「報社」,DAO 也可以是另一種選擇。

有別於近期屢屢被迫解散的香港媒體,DAO 既沒有向政府登記立案,恐怕也找不到企業總部。可說是「無大台」的組織。只不過,政治的變化比科技的發展速度更快。目前全球都還在摸索如何協調 DAO 的參與者利益,提升人們的參與度、讓 DAO 能像是公司一樣高效運作。

回頭來看,無論是加密貨幣、NFT 還是 DAO 都是數位平行世界的基礎建設,讓人們可以逐漸從物理世界中「獨立」。看在台灣人眼裡,這些名詞或許只是少數投資者口中的財富密碼。但看在香港人眼裡,它卻可能是解決多數人們眼前難題的希望。

順帶一提,上週區塊勢 Discord 剛剛成立。有別於臉書社團、Telegram 頻道,這個 Discord 不是由我經營。而是由兩位區塊勢的訂戶黃彥騰、張育郡共同發起,並希望邀請有興趣一起參與社群的人現在加入。

有別於目前主流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地先發行治理代幣,後續才來討論幣有哪些使用場景的 DAO。我更看好反過來的模式 —— 先從社群討論開始,並由第一批成員決定這個社群的風格、大小事。

日後大家認為有需要使用治理代幣,才決定該如何由下而上(或由外而內)發行治理代幣、如何分配。這可能不是最主流或被印證成功的方式,但至少是根據需求才來找工具,而不是拿著解方在找問題。

如果你對這個由訂戶自主的社群有興趣,歡迎你加入一起來建構這個地方。現在加入可以獲得和其它訂戶一起草創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