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Scope

Posted on Oct 31, 2022Read on Mirror.xyz

Data Utopia & Community Future2022 Recap

前言:

目前web3的数据赛道处于哪个阶段?未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比较有亮点的叙事和项目方向?为什么说web3可以实现数据所有权的转移呢?它们和web2 数据究竟有什么差别?

2022年10月27日,0xScope联合WWU举办了Data Utopia & Community Future 活动,邀请到Relation Labs,.bit,Chainbase,NFTScan和Web3 Analytics, 就web3 data stack进行了富有创新性和洞察力的讨论,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精彩瞬间!

全文阅读:

🎙️Colin(0xScope):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0xscope的CTO colin,今天我们圆桌来聊一聊数据这个赛道,也是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几位数据和身份赛道知名的项目方代表,接下来我们先请各位做一下自我介绍以及项目的介绍。

Relation Labs:

Relation ONE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应用,提供一体化的Web3个人档案、Web3原生即时通讯、Web3原生社交社区、Dapps商店和其他基于社交图的Web3社交服务。目前,Relation正在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重新配置个人的社会关系,他们使每一个Soul都有可能铸造可读、可理解、可编程的SBT,以代表他们在链上的友谊、附属关系、会员证书资格、承诺等的证明。

.bit:

.bit提供了一个具有.bit后缀的全球独一无二的Web3.0身份系统,.bit的 "跨链"功能是以密码学级别的安全方式实现的。作为一个DID系统,.bit符合Web3.0的最终要求,.bit使你的资产转移更加方便和安全,它可以作为不同DApps中的统一用户名,也可以作为DApps的一个入口,为你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个人主页(.bit.cc),它弥补了Web2.0和Web3.0之间的差距。

Chainbase:

Chainbase 是一个领先的 Web3 区块链交互层基础设施,通过提供云化的 API 服务,帮助开发者快速访问和利用区块链网络,轻松构建 Web3 应用。 Chainbase 使与链交互和链上数据查询/索引变得更加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构建和发布开放的API。目前 Chainbase 支持 Ethereum、Polygon、BSC、Fantom、Avalanche、Arbitrum 和其他链。

NFTScan:

NFTScan 是一个专业的多链 NFT 浏览器和 NFT 数据基础设施,目前已支持 Ethereum、BNBChain、Moonbeam、Polygon、Arbitrum、Optimism、Solana、PlatON 8 条区块链网络的 NFT 全量数据。

Web3 Analytics:

Web3 Analytics 是为下一代 Internet Web3.0设计的第一个一站式 Web3数据服务中心,用于其他 Web3应用程序的数据验证、生产、分析、交易和数据支持。 Web3Analytics 允许数据所有权验证,无需第三方验证,使用隐私技术和分散存储,它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制图和报告。

0xScope:

0xScope是第一个Web3知识图谱协议。它通过建立一个新的身份标准--来自数据层的新范围实体,解决了Web3数据分析中分析地址而不是真实用户的问题,同时利用知识图谱能力统一了Web2和Web3的数据标准,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的难度,提高了数据穿透能力。

Q1 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Colin(0xScope):

大家都知道,现在数据这个赛道正在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很多用户和资本的关注。我听说.bit刚刚完成一轮不错的融资,大家觉得目前web3的数据赛道处于哪个阶段?未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比较有亮点的叙事和项目方向?

west.bit(.bit):

我觉得DID这个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天生的链接器,因为我们可以去通过我们支持的所有多链的这些数据节点,让用户和开发者往里面填充和对接数据,进而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所有的跨链DID服务。

回到刚刚主持人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支持了4条链,接下来会支持更多的主链,但是从实际层面的用户使用和开发者交互情况来看,其实目前大家的使用频率是比较低的,今天行业从业者对于数据的调用,我觉得更多是偏向于项目之间,就比如我们跟0xScope。

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一个趋势,就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以及开发者会很希望寻求数据库的支持。很简单,就是今天大家要去做链上数据,它的支撑面其实很广,而且就是多链的这种业务形态让很多项目方想去结合用户去搭载一些数据的衍生品,比如说结合我们这样的DID产品,.bit自己其实不会去做这种应用,更多会去依赖合作伙伴,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会看到一个趋势:数据集成型或提供很好API输出的开发者的服务会越来越多的。

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个人的开发者,特别是一些普通用户,大家都很想在应用层去体验。就特别像0xScope这种产品是被很多用户所喜欢的,因为它可以把聚合数据展示得更加酷炫,把数据挖掘做得更加深层。所以我们会衍生出和下一代的产品结合方式的思考,不仅是在开发者的关系层面上将数据和DID和更多的一种网络协议的之间的连通做得更加全面,而是需要在应用体验层面上,玩出一些比较有趣的应用场景和一些优质的体验性上来。

岛主(Chainbase):

我们是属于底层设施,从整个赛道来看的话,2年以前的数据赛道,是数据现在的供应商的前身——节点服务商占据的,他们逐步地占领了市场。这其实是数据的第一部分,用户需要先搭建节点,才能获取链上的数据,这个时候数据这个门槛变成了一块砖。

在去年的时候,一些已经很成熟的web3 data API的服务商就出来了,比如说像the graph的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它其实是解决了那些协议,智能合约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解出后把API引入,那就相当于在这里边垫了第二块砖。

然后到了今年我们入场的时候,世界变成了这样:节点服务已经遍地开花,非常非常卷,也已经出现了data API的服务商,那我们入场之后所做的差异化就是,除了支持以上的这些功能之外,我们还加了支持你可以直接在产品里面写SQL并自动存储这样的一种功能,等于说我不被已经封装好的API所指定的那些数据字段所限制,而是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直接写SQL,这样子的话,我们把计算的成本由我们的自己平台承担掉。所以说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把数据更加开放。但是我们的生态还是处于底层,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数据链上加密的东西解开了,然后再把它结构化。

我们也期待这个领域越来越好。但是往后的话,我觉得更多的趋势依然是从底层偏向于应用层,比如说像NFTScan,那他们做的就是把NFT的数据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清洗加工处理,让它变得更可用,甚至说C端可以直接从浏览器上面看,然后B端也可以直接调用API。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就是更加偏向应用,更加倾向于C端,更加垂类这样的数据的产品可能是未来会更青睐的一种状态。

Shier(NFTScan):

NFTScan现在整个B 端的话,大概有1700多个终端用户,每天我们也收到大众的反馈,比如说某一个场景能不帮我们开发一个浏览器之类的,所以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现在整个做数据技术知识的,大部分都是中心化的应用形态,包括我们当时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觉得后面一个大的趋势可能就是说大家能不能把整个数据库做得更加的开放,然后能够更加自由地去对这些数据做一个组合,从整个数据的收集和解析,到对开发者的一个对接和采用,那我们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完全再推一步,让大家能够更加的开放,自由。

同时我们也希望后面整个华人区块链社区能够出来更多的能代表我们基础设施的一些发展,因为在海外,一个开发者想去推自己的业务的时候,会发现最核心的东西它都是在海外社区里面,我们是没有的。所以说我们希望做基础设施的从业者,能够把发言权逐步的拿回来,所以数据的自由度和话语权的问题,应该接下来要去做的一个事情。

Danny(Web3 analytics):

从计算的本质来讲,有个趋势,就是当项目和流量越来越多的时候,数据一定也会越来越多,也就是我们讲什么叫大数据?就是大,我们的目的是要在比如说一个T的数据当中,快速的去找到你想要的数据。 像0xScope和我们做的也是类似的一个开放的工具,大家目的都是希望在将来海量的数据当中,能有一个工具,帮助你快速检索到想要的东西。我们会帮助项目方快速在平台上去解释他们的协议,从业务数据让他们了解到业务情况,那他们的社区和投资者就能快速知道他们最近的链上的数据是怎么样的。 所以这是我们看好的——如何在多个数据当中能快速去找到需要的数据并服务于主体。 那如何让数据市场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其实就是围绕数据分析的三个核心要素,做好基础建设:

  1. 数据的完备性和实时性。准确丰富的数据是分析的基础,实时性可以保证追上市场热点。

  2. 分析工具的门槛与天花板。低门槛(低代码分析)可以让更多用户0成本学会分析,扩展分析的广度,高天花板(sql)又可以满足分析的深度。

  3. 可视化与价值赋予。美观丰富的可视化工具可以更好的展现数据的内容,价值赋予可以提升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Joe(Relation):

我会觉得应用型数据这种方向现在还是很有前景的,对于开发者和用户的需求才是需要进一步满足的。 所以我看好数据层面的两个方向:对于用户来讲,知识图谱是被需要的,他需要变得更加好用,现在其实很多数据平台还是比较模块化的,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门槛相比于web2来说还是很高的;对于开发者来说,要更加开放,去中心化,我们可能需要某种形式把让这些数据能被大家共同来运营,而不是大家各自躺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当数据更加去中心化后,刚刚提到的审核周期长等问题就会得到改善。

Colin(0xScope):

很感谢各位嘉宾的观点,我也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1. 在数据分析这个细分赛道,相比于几年前的简陋,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一开始我们想看链上数据只能通过区块浏览器,毫无分析可言,到后来慢慢慢慢出现了一些应用可以分析地址的portfolio,项目的用户数等等简单的数据;再到后来出现了像coinmarketcap, coingeccko等信息广度非常广的数据门户,再到现在像nftscan,debank等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钻营得非常深的黑马,数据分析的深度广度都是在不断增加的。

  2. 但目前还是在一个早期,很多思路还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我们说web3中的数据是打破了web2中的数据孤岛问题,让数据能够自由地流动,但目前还很少有团队能够真正完全释放出这些流动数据背后的价值,因为数据实在太分散了,比如说我们在评估一个项目的时候,除了一些pv,uv之类的常规数据,除去一些机器人,刷量的脚本,还剩多少真实用户,我们能不能再去考虑一下这个项目的用户都是什么样的画像,将这些都考虑进去,我们的深度就会再上一个台阶。

  3. 据我了解,现在有一些团队已经慢慢在往这些方向探索了,我们0xscope也在这条路上奋斗着,只做到这种程度,其实还是传统web2的思维,最终的结果就可能是,各家的数据,自己又形成了孤岛,我期待未来可以更加分布式与开放一些,出现一些标准化的数据协议,大家共同维护一个知识库,做到数据共享,结论共享,可能是通过链原生或者其他方式保证。

Q2:web3数据所有权

🎙️Colin(0xScope)提问

都说Web3数据是真正掌控在用户手中的,从各位的视角来看web3是如何实现用户数据归属的,特别是.bit作为DID领域非常优秀的项目团队,从DID的视角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数据所有权转移这个方向,Web3相对于Web2有哪些区别,对比下来有哪些优势和痛点?为什么说Web3可以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呢?

west.bit(.bit):

.bit作为行业内领先的跨链DID项目,我们经常去和用户解释用户主权这件事情:我们说,.bit其实是一个数据容器,它像一个空盒子,因为是透明的,所以你写入的所有数据可以被你身边的任何人,比如开发者,看到或者读取,但是他依然是个盒子,因为这个数据是被用户所管控的,所以只有自己有钥匙打开——钥匙其实就是用户的私钥,所以用户要去理解的前提是说,本身对于私钥和前端管控的概念需要有一个认知。

第二个层面是,用户在做链上的操作时,核心的地方是在做交互的时候交互的发起方是谁,发起的过程是否足够安全?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你的所有与资产相关的链上行为,自己永远是作为第一个把控关卡的。

所以我们认为项目方需要特别重视项目安全与隐私的这部分内容,那这个影响我们能给到用户的说明是,你的所有的链上资产是由自己管控的,安全意识和对数字资产本身的理念需要被认同,如果没有认同感是很难推动的。所以我们接下来还会做的是,围绕数据主权,去给用户教育,更多让大家去理解用户主权数据主权这件事情。

岛主(Chainbase):

我从web3应用架构层面去理解,数据为什么是属于用户的,有三点:第一个就是你怎么生产数据?第二是你的数据怎么样?第三就是怎么访问和利用?

比如在web2的时代,手机上打开微信,创建账号发信息,是在腾讯自己的私有化数据库里,然后被你自己访问,但是整个东西会被腾讯运用,那比如说我们想利用一些web2的数据,那如果web2的项目方不给你这个权限,那你可能只能爬虫强制获取,这就代表用户本身是不可以读写的,只有通过某家公司才可以访问,数据在公司的数据库里,是被他所用的,他可以用这个给你推送广告,整个系统是封闭的。

但是web3的节点里就有很多数据和信息,你自己是一个链上身份,而这些东西是打通所有链的,不限于某个项目方,因为他们是在一个生态里的,后续每个人都有权力访问或利用,只要你有能力或者需求,但是这些数据都是加密的,所以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也是数据赛道诞生的一个原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这件事,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可用的。

Shier(NFTScan):

这里面有一个最核心的点,就是传统互联网的话,数据的增删改查只能在公司手里用户不能去做,它不属于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但是在区块链上所有的链上数据,权限被下放到用户手中,谁都可以查到,但是怎么去用,让数据的价值最大化,这是web3比较好的发展方向。

因为我们是做NFT数据解析的,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项目,存储非常中心化,所以当这个项目突然关停,数据库被搞丢了,那NFT的数据可能用户就无法获取了,所以合理的存储方式是IPFS等去中心化存储,这样是不容易丢失数据的。

Danny(Web3 analytics):

前面的几位也提到了我们说web2存储代表的是背后的一个主体公司,而区块链很好的一个特点是你可以编程,比如说被编程的资产或者身份,所以很多用户画像属性都可以被编程到一个多链DID中,比如.bit。所以怎么去定义身份并做一些事情,这对DID来说很重要的,你拿什么样的身份去和人家做交互,就带来了怎么样的一个业态。

所以我觉得在web3里面这种数据特性带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被定义,所以它可以作为一种资产不断去流通,这是我觉得是web3数据的最大的一个不同的点。

Joe(Relation):

我觉得web3他的账户设计上天然的和web2的底层逻辑有差异,以及整个web3行业在推进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废弃的合约。

同时隐私这个事情其实在行业里没有被认得特别清楚,还是在共识过程中的这样一个状态,未来会有更多的可应用数据迁移到web3的数据分析库中,这个行为的核心点还是web3赋予我们的权力。

Q3:创业初心,产品价值

🎙️Colin(0xScope)提问:数据和DID赛道其实是一个相对慢热,需要长期投入和卷的方向,想请问各位做这个方向的初心是什么?希望通过你们的产品为行业、用户或者客户带来哪些价值?

west.bit(.bit)

大家知道DID这个赛道非常热,上两周有七八个项目在做相关的space,延伸到这个问题上我能感受到的是,我们其实一开始想去做链上的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因为之前我们也做过交易所,能感受到大家其实更多是在讲故事,发币,但是实际不知道去干嘛,后来我们觉得DID这个方向确实实用性很强,是个很好的商业模式,给我们一些创新性的思考;第二块我们是觉得,如果我们重新去切入DID赛道,那它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对于.bit本身的延展是什么?因为DID其实有很强大的一个生态服务,我们做这个方向,就会想这方面的能力挖掘要上升到,确定他的能力边界能让这件事可以差异化到足够去推动衍生的业务服务场景,让我们在这个行业过去的积累得到释放;第三就是基建,这是一个长期可以去推动的事情,这件事有利于我们这个团队去发挥价值和能力的地方。

所以bit是一个长期主义践行者,我们会考虑能力和衍生场景的发展是否有足够高的预期,这个预期就足以决定一个团队的成长,我们就是要奔着长期的方式去应用,不论所有的能力搭建,开放策略,宣传卖点以及最后实际动作层面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当web3有越来越多基建的应用生态,有越来越多用户参与的时候,大家可以享受到一个拥有公平性的优势的账号,这是我们坚持和自信的东西——无法追求结果公平,但是我力所能及地去推动过程公平。

岛主(Chainbase):

我们主要服务于开发者,做的时候肯定不能为了现在已经出现的一点痛点问题或者只为了这些问题而去做,一定是要为更远的长期的周期去做,就是我们现在去考虑长期的周期里边最缺的是什么?什么东西会推动下一个周期的到来?可能其中有一个大家比较共识的一点就是新鲜的血液——新用户,而不是之前的Defi或者最初的一些项目方和资方,这些事情是没法推动下个周期到来的,它也根本无法推动真正的价值落地和改变世界。所以说如果说我们认定web3会改变世界,那一个前提肯定是有更多的web2用户进来,同时有足够多的有价值的web3的应用出现,当然,有足够多的应用出现的前提就是有足够多的开发者。所以当这个生态里面有足够多的开发者平台才能促成这个事情,不过当开发者进来之后,他会面对一些问题:我交互的世界是一个有门槛的世界。

比如他想做一个web3的应用,发现需要跟链交互,然后要先从搭节点开始做起,这个时候还没有到解析链上数据,清洗加工数据的时候。而这些程序如果都需要从头做的话,那创业的效率,大家的资源以及产品存活的可能性就非常差,所以会有很多东西会被重复造并浪费掉。

所以说我们当时的初心就是当web2的开发者进到 web3的时候,他发现底层的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最苦的活都被chainbase给做了,然后开发者过来发现无论是节点还是原始数据的获取,这些东西都都不用再去找,直接去调用就好了,这样开发者就能专注在自己的业务,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当中,这样的话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这个就是我们的初心。

Shier(NFTScan)

在21年年初的时候Opensea交易额增长很快,当时很多团队想做中国版的Opensea,我们也想过,但是我们更想去做协议级的一些项目,但是在产品交互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没法从用户的钱包地址等一些东西去获取整个链的NFT资产数据。虽然这种资产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资产形态,但是市场上没有去做数据解析的,加上我们之前是做开发的,我觉得我们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所以就一起当作正儿八经的事业去做。

因为每条链的流量大概是每天新增150万美元的资产,毕竟正常情况下一个NFT对应一个合约。所以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3个新的NFT项目会出来,这个增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整个项目里面大概有将近60万个NFT合约。有这么多项目的数据,而且每天增量都那么大,所以我们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即使我们不做,也需要有项目去做,那无非就是谁去做而已。

我们觉得华人区块链发展这么多年,没有人愿意做这种事,那我们就去做,所以经过这一年多的一个发展,总之到目前来看的话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我们的B端大概有将近1800个用户,然后有100多个区块链行业的项目来使用我们的这个API数据,所以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做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在这样一个赛道里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底层的数据。

我们会继续加油,继续做下去。

Danny(Web3 analytics)

对于我来讲最大的应该是好奇吧,我们和0xScope一样大家去做服务去整理数据,大家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行业里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我比较好奇的。

所以我的初心就是,让一个项目方,一个社区,整个web3,大家做事的时候可以有更多数据做支撑,我们要给他们做一个这样的工具,我觉得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也是刚需。将来web3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可以拿数据说话,而不是靠谁的叙事好,谁声音大,历史都证明这样最后很容易一地鸡毛。

Joe(Relation):

Relation的初心其实就在项目名字——Relation中,我们的想法就是关注社交圈,我们从NFT的火爆中意识到,这个行业可能会面临大量用户涌入。

Relation的初心是是为web3生态系统提供最强大丰富的社交关图谱,用户通过关联多链的链上地址来获得一个统一的身份认证,使自己的社交网络关系、地址资料、标签和链上行为都可以随意便携到任何一个Web3的应用当中去,同时我们未来会提供给用户一组数据权限管理套件,由用户自行决定个人社交数据的开放内容、范围和时长,确保数据所有权。 随着行业发展,我们也逐步在挖掘社交产品的数据价值,我们现在的认知是通过SBT来实现带有共识的用户标签。人们通过账号或地址持有很多不同种类的SBT,用来记录他们的隶属关系、会员身份、资格证书等。SBT也可以由自我认证,描述个人简介、经历和兴趣。也可以由其他账户来发行SBT并认证参与者的社会关系。

Colin(0xScope):

各位嘉宾都分享了很多自己创业初期的想法,其实我们0xscope最开始也是从想用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分析链上数据,以辅助我们团队内部的决策,但后来慢慢发现这件事越来越有挑战,也更有意思

我们发现web3的数据虽然公开透明,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应用起来有很多难点。比如数据非常分散,而且缺乏统一的处理和提取标准;同时web3的数据创新目前都基于地址,无法建立真正的数据档案。所以我们开始尝试,先从地址归集开始,做了一些地址之间的关联图谱,项目之间的,链上数据与链下数据之间的图谱,我们对以太坊上2亿地址进行了归集,得到7000w+个实体。

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第一个0xscope的应用Watchers,一个基于实体的数据分析平台,很多投研组织、数据分析人员都在通过watchers进行实体分析、项目研究、监控追踪等等。

另外,我们也推出了0xscope开发者平台,将我们最独特的地址归集、实体分析成果开放给B端合作伙伴。产品包含KYE金融风控数据和项目全流程营销数据服务,目前已经跟数十家机构达成合作,包括监管部门、交易所、安全审计、Defi、NFT等项目方。在座的五位嘉宾项目,也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0xscope我们主要的愿景也是希望通过构建更加易用、准确的数据基础层,让更多web3应用可以基于数据做出更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还是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数据和身份赛道的看法和观点。通过这次交流,我们也能感觉到,在这个相对慢一些的赛道,也只有这些具有长期主义的参与者,才能真的解决一些行业痛点,打磨出好的产品。感谢大家的参与,期待未来能听到更多各位的好消息,也希望可以看到更多更优秀的团队和项目,谢谢!

🌟关于我们

0xScope

0xScope是第一个Web3知识图谱协议。它通过建立一个新的身份标准--来自数据层的新范围实体,解决了Web3数据分析中分析地址而不是真实用户的问题,并利用知识图谱能力统一了Web2和Web3的数据标准,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的难度,提高了数据穿透能力。

目前,0xScope 提供了基于多链和实体的交易跟踪、风险评分和肖像识别功能。目前,它已经推出了Watchers,B2B数据服务和开发者平台

WWU

Web3 Women Union致力于为Web3的女性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主题社区,聚集女孩的力量,关注女性成长。WWU将尽最大的努力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在Web3中探索,通过最优化Web3女性资源/信息的整合,支持更多Web3女性传播个人影响力,让世界对Web3浪潮中的女性力量有更加包容开放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