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Z

Posted on Aug 03, 2022Read on Mirror.xyz

隐藏在提案治理中的“财富密码”(二)——治理提案问题反思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了DEF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来看看目前DAO治理提案机制存在三个较为显著的问题。

第一个是DAO治理的原生问题——链上操作无法覆盖治理全流程。这导致治理透明度和去中心化含量的缺失。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智能合约的部署并不代表DAO治理的全盘上链。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DAO的治理是多层次的,有链上的层次(协议)存在,也有链下的层次(运营、社区)存在。

对去中心化协议进行人种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图源:seeDAO

作为DAO治理的核心,DAO治理提案也无法实现全流程上链。一般来说,DAO治理提案会经历四个阶段:提出-讨论-投票-落地,其中第三、四步的部分环节(后文会说明为什么是“部分”环节)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在链上自动化完成,但一、二步无法通过链上操作实现。

首先,就第一步而言,治理提案的提出缺乏对“假冒伪劣”提案的链上筛查。例如我之前写的研究CultDao的文章被别人冒用申请奖励的情况,以及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Uniswap将100万UNI捐赠给DeFi教育基金的治理提案事件,均为治理提案的透明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作为第二步的社区(例如Discord、论坛和Twitter)讨论及更具隐蔽性的私人讨论是发生在链下的。 再来看第三、四步。首先,DAO治理提案的投票并不是完全的链上操作。我们可以以Uniswap为案例说明这一点。Uniswap协议的治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从前一阶段收到的反馈:

  1. 热度审查(Temperature Check)在两天的窗口期后,至少有25k UNI的多数票同意,就可以让提案进入共识审查阶段。
  2. 共识审查(Consensus Check)。这一阶段允许提案者纳入 "热度审查 "的反馈,如果提案涉及到伙伴关系,则意味着正式讨论的开始。
  3. 治理提案。该提案应附带可执行的链上代码。提交者必须至少有 200 万个 UNI 委托给他们,并且至少需要 4000 万个 UNI 赞成票才能通过。 在这一流程中,前两个阶段是链下投票,旨在衡量DAO成员对特定提案的兴趣并收集意向反馈。最后阶段才是链上投票,这一阶段可能导致 Uniswap 协议参数发生变化(例如尚未发生的费用转换),也可能形成资金分散的决策(例如 DeFi 教育基金的资助)。 而第四步,即提案通过后的问责与执行机制,也是无法完全在链上实现的——在Polygon上部署Uniswap v3的提案通过后,Polygon团队在执行上的拖延便可以说明这一点。在这一D2D(DAO2DAO)的案例中,提案里的财务和非财务承诺是缺乏链上协议担保的,甚至没有链下法律约束力的背书,以至于问责和执行无法落地、治理提案效力大大削弱。据此,PrimeDAO提出了规范D2D提案的链上解决方案,即Proposal Inverter mechanism和CTF(Conditional Tokens Framework)。如果这些方案在未来落地,或许能够成为D2D提案问题的“链上解药”。

Proposal Inverter mechanism下的自动化D2D资源配置    图源:PrimeDAO

综上,虽然DAO的治理作为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有机体,无法实现链上操作的全覆盖,但随着链上解决方案的落地,可以实现链上权重的上升;同时,辅以特定的链下操作(例如引入特定的法律约束力),也有利于缓解或解决部分智能合约无法彻底覆盖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治理提案的提出和投票很大程度上被巨鲸垄断,投票设计不完善

先谈谈治理提案的提出。还是以Uniswap为例。Uniswap的提案一直是小圈子的产物,由极少数账户发起,且Uniswap提交提案所需的最低门槛为UNI总供应量的0.25%。再来看看投票。在PoS机制下,持币量决定投票权,导致投票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也是DeFi治理最广受诟病的一环。

在治理提案的提出和投票都由极少数人垄断时,尤其在链上操作无法覆盖提案全流程的背景下,巨鲸们可以利用提案流程的背光面为自己谋利。去年Uniswap的DeFi教育基金拨款提案便因这一问题引起广泛的争议。有质疑者提出,该基金的立项团队中有Uniswap资方a16z的身影,投出的UNI票也多来自该机构授权的组织,其“自提自投”的行为是有违公允的。显然,单以持币量决定投票权剥离了巨鲸外的社区话语权,和DAO的去中心化精神相悖。投票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投票设计可以大体分为投票工具和投票机制,我们可以简要回顾一下投票工具和投票机制的发展现状。

首先,来看看投票工具,我们可以分链上和链下两个维度去考量。此前链上最广泛采用的投票工具是OpenZeppelin/Compound Bravo,这种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去中心化,但具有高成本、低灵活度(不支持个性化投票机制,例如全息投票和信念投票)的缺陷;而链下最广泛采用的工具是Snapshot链外投票——Snapshot协议通过去中心化的文件存储介质IPFS(行星间文件存储系统)处理投票。这一方案具有诸多优势:投票白名单的设置具有灵活性、可定制性;支持多种投票系统;链外投票,能够规避交易费用;用户易于操作。它的劣势也很明显,就是无法实现去中心化。而Snapshot推出的链上和链下结合的方案似乎是个万全的解决方案。Layer 2: Snapshot X(之前名为StarkVote)与StarkWare团队合作,是建立在StarkNet(第二层ZK-Rollup)上的投票框架。Snapshot声称,在Snapshot X上投票的成本约为1000gas,比原生以太坊上便宜约50倍至100倍;除此之外,这一系统完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在链上与之互动,不需要通过Snapshot客户端。当然,用户也可以将Snapshot X与现有的Snapshot客户端整合在一起。这一方案的推出,为DAO治理协议提供高度可定制性和灵活性。目前来看,Snapshot X有潜力满足DAO治理协议去中心化、低费用、灵活度的不可能三角。

其次,再来看看投票机制。目前并没有一个取得广泛共识的投票机制,现存的机制各有千秋,大体可以按投票权重和偏好诱发机制两大类来分。

投票权重:1P1V;基于声誉的权重;委托投票;流民主

偏好诱发机制:基于法定人数的直接投票;全息投票;二次方投票;信念投票

如果读者对现存机制的具体模型和应用场景比较好奇,可以移步至DAOrayaki的全面研究DAO的治理:挑战、想法和工具,具体了解上述投票机制。

第三个问题是,社区和治理的脱节。

大部分DeFi社区都设置在Discord,而社区管理的需求催生了mod这一角色。然而,各社区的mod有一个通病:他们的定位更像是服务者(解决社区成员甚至是开发者的问题),而不是引导者,这也使得社区成员自我认知为客户/用户而非治理者,从而导致社区成员自我定位和治理角色的脱节。

当然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对于治理提案机制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对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包容心,同时除了对目前尚未完善的治理提案机制不满意之外,我们是否又能发现之中隐藏的“财富密码”呢?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合作撰稿:Linda郑郑,LuciaD。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加好友请备注姓名-公司\项目。市场有风险,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