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 X

Posted on Feb 27, 2022Read on Mirror.xyz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

本文整理的币圈炒币的猫在最近发表的关于交易的心法

感谢币圈 Twitter @炒币的猫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一)

優秀交易系統的最大特征:量化

1,優秀的交易系統必須具備一樣東西:量化標準。“馬上有一波大行情”不是,得包含多長時間多大幅度;“再跌點就可以買”不是,得包含跌幾個點就買;“在別人恐懼時進場”更不是,得包含什麽時候幾點幾分才恐懼、多少點位進場。。。諸如此類。量化標準得是可以明確執行的指令,不能有一點含糊其辭。

2,比如之前我微博經常提到的幣市三大鐵律:嚴格止損製度,不重倉一只幣,不加杠桿。其中前兩條都不算是量化標準。“嚴格止損”,得包含多少點就必須止損,如果再具體的話就得一條條寫清楚到可以簡單執行;“不重倉一只幣”,得包含多重叫重,五成還是七成。若要建立交易系統,這些東西都必須量化。

3,為何很多交易標準難以執行?因為沒有被量化。一旦交易標準無法被量化,就容易向情緒化交易傾斜。交易系統有兩個最大的目的:追求長期整體高期望值和把情緒關進製度的籠子。所以,沒有被量化的標準不是好標準,哪怕它們看起來很好。有了“量化”的思維,再去面對各種交易策略,心中就有了一桿秤。

4,交易中為什麽容易恐慌?恐慌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果有了量化標準,在交易之前就清楚:漲了、橫盤、跌了分別怎麽操作?每天盯著交易系統看看第二天的這三個方向分別的策略。如此,何來恐慌?按部就班即可。交易就像流水線操作工人的機械化勞作一樣,而不是一場場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的冒險遊戲。

5,挑選交易策略進入交易系統的過程,“量化思維”可以過濾掉很多看起來很牛逼但事實上毫無實戰價值的交易策略。要確保挑選進來的策略,全都是可以觸發明確交易指令的,這樣才能發揮“系統”的作用,抑製情緒對交易的影響。就像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那樣,系統建立後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由機器完成交易。

6,下一篇談談關於交易策略的選擇標準。我要做的,不僅是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交易系統,還要一步步講解交易系統是怎樣建立的。這樣,大家就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並不一定要照搬我的交易系統。指不定在這裏,哪天會突然冒出一個金融天才,未來能成就一番偉業。那我也算有知遇點撥之德,善莫大焉。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二)

交易策略的選擇標準:獲利預期,成功率,觸發頻率

1,挑選交易策略進入交易系統,這一步是最困難的,之前說過,世上策略千千萬,到底應該選哪些?不應該選哪些呢?經過“量化思維”的篩除,剩下的具備量化標準的指標和策略依舊多如牛毛。要把這麽多指標和策略回溯到過去幾十年的行情中去,最後才能得出該指標的優劣、能否加入系統。工作量大得驚人。

2,這樣巨量的回溯統計工作,有沒有捷徑呢?很可惜,沒有!頂多也就是一部分指標和策略,可以用軟件來跑一跑,更多的還是得自己手動統計。在我過去的二十一年職業投資生涯中,大量時間就是花在這件事情上。世界很公平,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在研究上,那就得一直花學費在市場上。

3,經濟學上有“不可能三角”:貨幣自主權、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投資上有“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風險、高流動性。交易系統領域,我也獨創了一個“指標不可能三角”:獲利預期高,成功率高,觸發頻率高。換句話說就是,市場上不存在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指標或者策略。人有三高,指標沒有。

4,選擇交易策略的第一個標準是:獲利預期。前面說過建立交易系統的第一個目的,直白地說就是以期穩定地賺錢、賺大錢。但若某個指標觸發後,每次成功的時候只能賺取很少的利潤,盡管每次失敗的時候虧的不多,那麽它就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指標和策略,至少不能當成系統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指標和策略。

5,也就是說,我認為交易系統中最重要的指標和策略,最好是那種一旦成功就能賺到大錢的策略。當然,如果你能找到那種盡管每次賺的利潤很少,但成功率極高且觸發極為頻繁的指標和策略,也很屌。很遺憾多年來我沒找到,成功率和觸發頻率很難兼容。但是有人找到了,就是上章提到的西蒙斯的壁虎式投資。

6,所以,總有些天才讓人嫉妒得咬牙切齒,嫉妒之余也得承認,我們就是普通人。既然對於99.99%的人來說,成功率和觸發頻率無法兼容,那就只剩下一條路:讓“獲利預期”成為主導,剩下的基因缺陷想辦法通過其他策略來彌補。說到這裏大家應該能明白,那些自稱在交易市場能一招鮮吃遍天的家夥,99.99%是胡扯

7,下一篇談談關於多個交易策略的配合問題。大家有問題可以在推特主貼下留言,我有時間看到就會回復,盡量不要給我發私信。這樣我們就一個問題的公開探討,也能給其他朋友帶去一些新的啟發。推特還在摸索中,尤其是這個評論回復的地方和微博完全不一樣。所以,有些評論沒有回復的話,還請大家見諒!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三)

多個交易策略之間的配合原則:互補

1,如果一個指標或策略,就算獲利預期不錯、成功率也不錯,但是觸發頻率太低的話,便會浪費太多等待的時間,平均收益率算下來也不會令人滿意。面對這種兼容了“獲利預期”和“成功率”的指標或策略,可遇不可求,只能作為後備策略備用,不能作為日常工具。遇到了就搞一把,遇不到也不影響日常交易。

2,所以,最重要的指標或策略,要同時滿足“獲利預期”和“觸發頻率”。這一點之前很多人無法理解。抽絲剝繭寫到這裏,大家應該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麽根據上一章講到“指標不可能三角”理論,能同時滿足這兩點的指標和策略,它的“成功率”一定是很低。那就一定需要其他指標或策略來配合補足短板。

3,策略之間的配合原則是:互補。既然主策略在“成功率”上有缺陷,那麽就要找到那種“成功率高”的指標來彌補主策略的短板。要留意,用“彌補”來形容可能不太精確,我更喜歡用“接力”這個詞來給副指標進行精確定位。大家可能現在無法理解,等後面的章節我用自己的交易系統來舉例,就會非常清楚。

4,交易是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對於交易系統來說,它的藝術性體現在如何把各種策略在K線走勢上進行有效、高效地融合。如果你的交易系統是由一個主策略和多個副策略組成,那如何進行有效、高效地融合呢?答案是:倉位權重。寫好了倉位權重劇本,最終落到買賣操作上,我們自己當一臺機器人就好了。

5,總結來說一句話:我們要找到那個能同時滿足“獲利預期高”和“觸發頻率高”的主指標策略,然後找到其他“成功率高”的副指標策略來為其接力,並安排好各自指標策略的倉位權重,並在這一點上進行長期不斷地微調和優化。看到這裏是不是覺得建立交易系統沒那麽難?就像一把密碼鎖,難易就在一瞬間。

6,從下一篇開始進入我自己交易系統的分享章節。再次提醒,我並不認為我自己的系統就是最優的,只是給大家一個基本的參考,讓很多朋友能交易生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交易系統是什麽樣子的。由於每個人的基本面不同,理論上,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應該建立不同的交易系統,原理相同,表象有所差異而已。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四)

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概述

1,一個人的交易可能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言,但是一大群人的交易就會形成秩序,在某些特殊的時刻形成規律。而指標和策略,就是為探明和摸清這些秩序和規律而誕生。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沒有太大必要去搞清楚這背後的深層次邏輯,而只需要搞清楚:指標和策略在某些特殊時刻,是否真正具有概率優勢。

2,不同交易市場,因為參與方的整體性差異,會導致指標和策略在不同市場之間移植的時候出現水土不服,這時候就需要做修正優化。比如托馬斯迪馬克的TD序列,13最合適美股市場,而移植到A股就變成9最優;比如比爾威廉姆的一致性獲利法,移植到A股就需要在MACD上進行參數調整,才能較大程度發揮作用。

3,我的幣市交易系統裏,所有的指標和策略都是從A股中移植而來。有一些比較適用,或者說雖然不太適用但回溯和調整起來都很容易,則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就優化好了;另外還有一些,不太適用或者我還不確定適不適用的,調整起來就很麻煩,工作量很大,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做交易回溯和參數調整優化。

4,比如,結構形成後影響的周期,A股的話是24個周期最優,那幣市呢?A股是4小時交易,幣市是24小時不間斷交易,那結構影響還是24個周期嗎?如果不是,如何優化?比如序列,A股是9,而移植到幣市卻成功率比A股差太多,如何調整?等等這些,都需要做交易回溯,通過統計得出具備概率優勢的數值。

5,老粉都知道,我的主戰場是股票和期貨,炒幣只是娛樂,所以沒什麽精力和動力去做太復雜的指標回溯統計和優化。寫這個教程呢,一是做個階段性總結,給朋友們一點借鑒。二是告知那些有誌於幣市交易、願意在此方向深度挖掘的朋友這個具體方向,指不定就有人能自己優化好一些指標策略,那就很哇塞了。

6,我自己交易系統的指標,由三部分組成。1,趨勢和結構;2,周期和序列;3,其他指標。只有趨勢和結構,有倉位權重。操作上的所有動作,都由它們來決定,且趨勢為主,結構為輔。周期和序列是對趨勢和結構的精細化輔佐,不能單獨使用。其他指標要麽進一步輔佐主要指標,要麽作為極端行情的備用。

7,嚴格來說,交易系統應該分為三個版本。1.0版本是只按照一個指標操作。比如開推特的第二篇賺6倍多的交易回溯。這種只用一種策略就能大幅盈利的情況,在股市中幾乎不可能。之所以在幣市可以實現,是因為幣市的震蕩期比股市短、單邊幅度比股市大。老粉應該耳朵都聽出繭了,這就是我轉行炒幣的原因。

8,2.0版本,就是在1.0主策略的基礎上,再加入多個指標為其輔助的交易系統。也就是我現在正在分享的交易系統。3.0版本就是在2.0的基礎上,加入了個人對市場走勢經驗的修正,最主要的修正,體現在倉位管理上,在尊重系統指標的前提上,對倉位進行重新規劃。就像西蒙斯的量化交易,也會偶爾出現人工幹預

9,比如說,一輪大牛市過後的一段時間,就算重新站上趨勢,2.0版本的標準就是滿倉,而3.0可能只進底倉,後面如果走穩再找買點加。因為牛市後的調整止跌站上趨勢,按照經驗判斷,要麽是震蕩小幅反彈,要麽是下跌中繼,出現繼續V新高的概率不大,所以就算站上趨勢也只能小倉位進場。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10,可惜的是,3.0版本和個人能力、交易經驗高度相關,對心態控製、交易嫻熟度等專業素養的要求很高,完全不具備復製性。這也是為什麽微博很多人說看了幾年都學不會的原因。所以在這裏,我要分享的是多數人能學會的2.0版本。同時,好消息是3.0版本最終取得的成績並不會比2.0高太多。應付幣市2.0足夠了

11,普通人得練好劍譜先成為高手,不然上了戰場就是死路一條,高手百煉成鋼變成宗師之後,劍鋒所指便是譜,從心所欲不逾矩。好了!教程終於要開始進入正題了,下一章開始講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趨勢。這是我整個交易系統的靈魂。應好幾個粉絲朋友的要求,我會附圖說明,以便讓大家能有個更直觀的感受。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五)

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趨勢

1,趨勢分為趨勢線和趨勢通道。趨勢線是用行情軟件自帶的畫線工具,通過手動連接各個高點與高點、低點與低點之間的連線所形成,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對新手可能不太友好。因為這麽多年來,我認為是很簡單的東西,照樣有大量的朋友覺得看不懂不會弄。如下圖,就是我經常在微博上發布的趨勢線

2,這幾年在公眾號、微博裏,畫了太多太多的趨勢線,也零星作過多次講解,篇幅有限,這裏就不再展開詳細講。如果有需要,可以買書自己學,這個屬於最基本的知識,是那種只要你願意花一點點時間,就一定能學會的技能。後面也一樣,那些最基礎、易分辨、無門檻的知識,我就不展開講,只講重點和精華。

3,趨勢通道,則是以各種均線為底層邏輯,在交易軟件中嵌入調整優化好參數後的通道代碼,由軟件自動生成,一次性直觀地反映當下所處在的行情階段,不管市面上怎麽稱呼它,精確地說,我更喜歡叫它多空通道。這個指標對新手比較友好,因為它可以量化到具體點位,相比於趨勢線,不需要考慮畫線的能力。

4,為什麽大家看我微博從來不發趨勢通道呢?原因很簡單,這玩意不是我的,我是在別人的源代碼基礎上進行修改後,嵌入數字貨幣行情軟件、調整參數後使用的。所以大家也不用問找我要這個源代碼的問題,只能自己想辦法。為了尊重原創,至少我會做到不主動傳播。當然,這事不困難,如果用心一定找得到。

5,盡管趨勢線和趨勢通道在邏輯和細節上有差異,但多年前我就做過兩者的交易回溯統計,最後在很多標的物上的表現差不多,幾乎可以說是不相上下。比如,春節期間比特幣在趨勢線上出現了買點信號,隨後趨勢通道也觸發了買點信號。而每次等到趨勢線破位的時候,趨勢通道也差不多的時間會觸發賣出信號。

6,最終體現在整體盈虧上,兩者的使用效果會差不多。那麽具體到交易系統的選擇上,當然兩者都可以使用。有畫線功底的,就用趨勢線,則不用借助其他軟件工具;有一定軟件代碼編程能力的,就用趨勢通道,一勞永逸、省心省力。對我個人而言還是更喜歡趨勢線,盡管最終收益可能沒區別,但是成就感更大。

7,之前那張賺6倍多的交易回溯表,就是按趨勢通道做無腦買賣得出的成績。策略簡單得令人發指:站上通道全倉買入;跌破通道全倉賣出。是不是粗糙得一塌糊塗?!趨勢最大的優勢在於:永不踏空,永不套牢。之前我說只要牛市來就一定抓得住,還有人噴我吹牛逼。只要做到這最簡單的一點,牛逼就是現實。

8,要知道,站上趨勢通道後,並不是每次都能開啟大牛市,甚至成功率很低很低,但是每次大牛市都是從站上趨勢通道後開啟的,無一例外。同時,跌破趨勢通道後,也並不是每次都開啟殺跌模式,成功率也很低很低,但是每次大熊市都是從跌破趨勢通道後開啟的。趨勢通道策略,可以保護我們不犯原則性錯誤。

9,什麽叫原則性錯誤?就是踏空主升浪,死扛主跌浪。“趨勢通道”一次性解決了兩個最大的問題。不管行情是暴漲還是暴跌,暴漲的主升浪,一定甩不掉你,暴跌的主跌浪,也一定套不住你。這些特性,從交易回溯表上,也看得很清楚:賺最多的一筆交易一口氣漲了5倍多,而虧最多的一筆交易只虧了13個點。

10,盡管單單這一個指標就能在幣市取得不錯的成績,但還遠遠不夠。因為它太粗糙不夠細膩,有天生的缺陷:成功率太低。在震蕩期磨損太嚴重,但是為了等到那一次大牛市,又不得不忍受磨損。在“成功率”這點上,交易回溯表的數據令人沮喪:僅10%。盡管如此,我依舊認為它是幣市投資最佳策略,沒有之一。

11,四年前剛入圈,我就發文認為趨勢投資是幣市最佳策略,現在這個觀點還更加篤定。所以,趨勢指標當之無愧成為我交易系統的唯一主指標,地位更加牢固。同時,趨勢過於粗狂,傻傻地全倉幹、全倉斬,還十次只成功一次,顯然不太盡如人意。有沒有其他指標能一定程度地彌補一下,讓趨勢變得細膩一些呢?

12,答案是:有的。從成百上千個指標策略中,我選中了“結構”。下一章,講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結構。“結構”是我交易系統中的唯一副指標,也承擔了不小的倉位權重。如果說交易系統只能選2個指標的話,那就是趨勢和結構。又或是你比較趕時間,沒耐心看完所有的教程,那麽最後看看下一章,也可以了。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六)

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結構

1,大多數行情的演化都會經過萌芽、發展、鼎盛、衰竭、轉勢的過程。如果說“趨勢”是典型的右側交易,是在轉勢之後的跟進。那麽“結構”就是典型的左側交易,它是對速度的一種勢能定性,是從鼎盛到衰退的一種量化標準。我們對“結構”進行跟蹤研究,是為了抓住轉勢的臨界點,更加細膩地為趨勢服務。

2,結構形成之前,必先出現一種狀態:鈍化。鈍化是結構形成的必經之路。那什麽是鈍化?直白點說,就是沒有表現出應該表現的狀態,出現了不同步。當價格創新低,MACD的DIF值不新低,且負腳線出現2根則判定鈍化。當鈍化發生之後,出現DIF拐頭的那一刻,結構就此形成。鈍化是種狀態,結構形成是一個時刻。

3,結構分為底部結構和頂部結構。上節是以底部結構為例,反之則為頂部結構。兩波同向行情中間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反向角線來隔開,通過觀察動能上的變化,來跟蹤判斷速度從鼎盛走向衰退的拐點。必須註意的是,所有價格都要以周期收盤價為準,只有周期走完後,收盤價才能寫死,相應的指標值也會寫死。

4,結構理論,適用於不同的時間周期。大到日線、周線,小到15分鐘線、1分鐘線。不同的周期對應不同級別,周期的級別越大,結構形成後產生的力度和影響時間也越大,大周期牽製小周期,小周期服從大周期。如果出現“周期共振”,也就是多個周期都出現結構形成,那麽力度和影響時間會更高,並不多見。

5,從量化標準的角度來講,“趨勢通道”的交易標準一目了然,每天的通道上下軌價格肉眼可見;“結構”的交易標準也很清楚,就是鈍化後DIF拐頭、結構形成的那一刻。前兩個月做過一次比特幣一年的結構分析,一年來,日線級別底部結構出現過一次,頂部結構出現過兩次,分別精準對應最低點和兩個最高點。

6,像這樣100%成功率的情況,絕非常態。並不是每次重要的高點和低點,都會伴隨結構的形成,也並不是每次形成結構後都能促成趨勢的反轉。只是說,當結構形成之時,才有了交易上的概率優勢。如果最終結構失敗,市場走了小概率方向,就得及時糾錯。交易的本質就是在大概率的地方下註,並防範小概率風險。

7,那麽,如何糾錯?市場有時候在結構(底部或頂部)形成後,也可能消失,消失後繼續鈍化,然後再次形成新的結構,如此拉鋸。但是,記住一點:在結構形成時買進的倉位,如果市場走了小概率反方向,那麽就要糾錯(止損或者重新買回),糾錯的量化標準是:鈍化消失。也就是DIF值低於(或高於)前鋒值。

8,單按“趨勢通道”來操作,還能賺大錢,因為幣市震蕩期短單邊幅度大。但單按“結構”來操作,我認為效果會差很多。盡管它成功率比較高,但日線級別的觸發頻率很低,若用更小級別周期,效果又會差很多。更重要的是,“結構”只提供了買入(賣出)的量化標準+糾錯的量化標準,並沒有形成交易閉環。

9,比如你在一個底部結構買進,但它並沒有賣出的標準,因為並不是每個高點都會出現頂部結構。很可能你持倉等來的不是頂部結構,而是回調之後的另一個底部結構。請問你該咋整?又會掉入情緒化交易的陷阱。所以,不僅買得有量化標準,賣也得有量化標準。買賣都有法可依,才能稱為成熟穩定的交易系統。

10,所以“結構”的特性很鮮明,單獨使用無法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只有配合“趨勢”使用,才能揚長避短,實現1+1>2的效果。“趨勢”和“結構”在我看來,就是天作之合。它們奠定了交易系統的基石,剩下的僅僅是在它們基礎上,加入倉位管理策略和其他指標的輔助。下一篇講: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周期和序列。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七)

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周期和序列

1,周期就是時間周期。大致分為1分鐘、5分鐘、15分鐘、30分鐘、60分鐘、4小時、日線、周線、月線、年線。。。之前好像提過,絕大多數指標和策略,同樣適用於不同的周期,為什麽要跟蹤研究不同的時間周期呢?就是為了盡量搞清楚當下的行情,大環境、小環境、微觀環境,正在發生一些什麽樣的事情。

2,我認為跟蹤研究時間周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很多情況下的低點,會伴隨某個小級別周期的買點觸發。比如,有時候日線級別的結構並沒有形成,而60分鐘的結構卻形成了。"結構"是有倉位權重的,顯然這個60分鐘的結構也可以具備操作性。但如果你不去跟蹤研究各個周期的當下結構情況,就很容易錯過。

3,我們最希望看到的一種情況是:在某個時刻,各個周期都出現結構,這叫"周期共振",這是令人興奮的跡象,會比單個周期觸發結構的成功率和力度要大很多。但這種情況,可遇不可求。大周期結構對應的行情反轉力度大,小周期結構對應的行情反轉力度小,不同周期下的趨勢和結構情況,構成了買賣依據。

4,之前說過“結構”是左側指標,得結合趨勢來使用,單獨使用的意義不大。"結構"最大的意義在於:借助結構產生的轉勢力度,助力K線突破趨勢。所以"接力"這個詞是不是更恰當?問題是,日線等大周期的結構觸發頻率太低,這時候就需要從更小周期尋找機會,盡管小周期的力度和影響時間不如大周期。

5,如果價格距離趨勢很近,那麽任何周期形成的結構,都可能最終形成趨勢上的突破;如果價格距離趨勢有點遠呢?可能小周期的結構最終形成不了突破,但是大周期的結構卻可以;如果價格距離趨勢特別遠呢?可能任何周期的結構都無法形成突破。但是"結構"的出現,就是買入的標準,又不得不買。怎麽破?

6,對這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的答案是:精細化的倉位管理。"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標準化,標準的事情流程化",啥叫簡單化?就是一條一條列出可能出現的情況。啥叫標準化?就是針對一條一條簡單的情況,做出應對條款。啥叫流程化?就是遇到哪種情況,就無條件地像機器人那樣去按條款去做。

7,"倉位管理"會在後面章節單獨詳聊。如果說這個2.0交易系統中存在唯一沒有精確量化的東西,就是:價格距離趨勢"遠近"的判定標準。這個判斷雖然對我來說很簡單,但我也想盡量量化這個東東,不過實在沒辦法,這個與交易市場不同、交易經驗不同相關。也不用擔心,就算做不到精準,對結果影響不大。

8,關於時間周期的選擇,這個得看各人喜好和實際情況。包括前天有人問畫線的周期如何選擇,也是同樣的問題。一般我會用日線為主要周期,更小一點級別周期來輔助,一般不考慮30分鐘以下的周期,這樣平時也不用太耗精力。這樣的周期配合,只需要偶爾看看,有時候幾天不看也行,特殊節點盯一下盤即可。

9,如果炒幣是副業且完全沒時間盯盤,選周線甚至月線為主周期做長線,用日線等小一點級別的周期來輔助,可能一年都不用交易一次;如果用分鐘級別為主要周期的話,比如30分鐘,15分鐘,5分鐘,那就是超短線,需要連續盯盤,對交易執行力要求也會更高一些,適合職業選手,我偶爾精力允許也會玩一玩。

10,序列,是個頭疼的問題。炒幣幾年來,我還一直沒有花時間精力去優化這個指標。雖然"序列"在股市中的表現很優秀,但我也沒有給它一點點倉位權重。也就是說,不管它再怎麽準,都不能以它的觸發標準來指導任何倉位的買賣操作,因為它除了沒有形成交易閉環之外還有個致命缺陷:單邊行情中表現很差。

11,具體來說,"序列"因為程式設計的底層邏輯缺陷,導致它在單邊行情中表現較差,一旦失敗,就會犯賣太早或買太早的錯誤,加上它的糾錯機製並沒有統計學上的概率優勢。這是趨勢投資中的大忌,不能容忍。在此,我並不想關於序列講太多,因為:它移植到幣市來,整體成功率更讓人失望,得下功夫優化。

12,如果優化得好,能達到股市那樣的準確率,那麽它就是"結構"的好幫手。它的最大意義在於:輔助判斷結構的形成。尤其是在鈍化狀態,如果出現"序列"的觸發信號,那麽結構形成的概率會大增。我大概是沒這個動力再花時間去優化它了,沒有它對交易系統的整體性也沒太大影響。有興趣的朋友倒可試試。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八)

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其他指標

1,很多新手問我,需要學哪些技術分析?看哪些相關書籍?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先多多益善。結果很多人的確很努力,看了大量書籍,學了大量技術,卻也依舊炒不好這個幣。應該是:先多多益善,然後形成系統,再多多益善。很多人卻忽略了這個過程,永遠在多多益善中不得其法,最終懷疑技術的有效性。

2,第一個多多益善,是得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第二個多多益善,是用更多的技術來輔助交易系統。所以當你感覺"懂了很多技術,卻依舊炒不好這個幣"、遇到瓶頸無法突破的時候,就到了該建立屬於自己交易系統的時候了。接下來,聊聊為什麽對於交易系統的"其他指標"得是"多多益善"、其意義在哪裏。

3,K線的運行自有其內在規律,沒人能全方位參透,各類技術分析也只是為了試圖參透某個部分,各有長短。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各有說辭。但如果你把盡可能多的"盲人"都抓過來問清楚,最後做做畫像拼圖,是不是對於"大象長啥樣"清晰多了呢?僅靠鄧超一個人的描述,"美人魚"可能就長得稀奇古怪了。

4,"多多益善"的意義在於:雖然它們並不影響倉位權重,好像人畜無害、可有可無的樣子,但它們的存在能幫助你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易系統,以及交易系統不斷叠代升級優化的儲備。如果儲備不夠多、研究不夠深,系統便會永遠僵固在那裏,失去了叠代升級的可能性。從高手晉升為宗師,這是必須經過的階段。

5,比如經過長期跟蹤深入研究,你愈發認為某個指標在某個特殊時刻具備很高的概率優勢,你完全可以把它加入到權重指標,重組一下倉位策略。不一定要按我交易系統的一二三來安排,世上沒有完美的交易系統,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科學選擇、嚴格執行、具備叠代能力,遲早會成為優秀的交易系統。

6,寫到這裏,估計又會有人說能不能直接再多發一些指標呢?沒辦法,市場上充斥著大量不願意深入學習、深入思考的人。其實在金融圈我已經算是很懶的了,和我有點私交的國內幾個證券業大佬,哪個不是學富五車還繼續保持昂揚的學習熱情呢!看到他們我就會感慨,比你牛逼的人還比你勤奮,是多麽的無奈。

7,好了,其實本章應該算是所有十章裏最不重要的一章,是為了保證"交易系統"的完整性而寫。就算沒它們的存在,目前的交易系統應付幣市也是綽綽有余的。下一章就很重要了,講講精細化倉位管理。有句話叫:脫離了倉位的交易系統就是耍流氓。接下來分享我自己交易系統的倉位管理,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九)

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倉位管理

1,前面說過,每個人的風格不同、理念不同、邏輯不同、所選周期不同、資金量不同、風險承受度不同,原則上所建立的交易系統也會不同,就算交易系統裏所選的指標和策略都一樣,可能因為這些差異而倉位策略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只分享我自己的交易系統,包括這一章的倉位策略。意在給大家帶去一些啟發。

2,這一章最為簡單,無非就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但是意義還是很重大的。倉位劃分合不合理不是最重要的,量化工作做還是不做、執行還是不執行,才是最重要的。微博上也提過一兩次,我的倉位權重,只由趨勢和結構來決定:趨勢決定10成倉,結構最多決定4成倉。這是基本原則,所有細化由此開始。

3,趨勢分為趨勢下和趨勢上。趨勢下,原則上空倉;趨勢上,原則上滿倉。趨勢上的底部結構沒有意義,因為滿倉買無可買;趨勢下的頂部結構也沒有意義,因為空倉賣無可賣。如果出現趨勢下的底部結構或趨勢上的頂部結構,則最多可買賣4成倉位。也就是說,趨勢上最少保留6成倉,趨勢下最多買進4成倉。

4,結構決定的這4成倉位權重之分配,有兩個要素:時間周期和距離趨勢的遠近。短周期形成結構(如60分鐘級別結構)+距離遠,1成倉。短周期形成結構(如60分鐘級別結構)+距離近,2成倉。長周期形成結構(如日線級別結構)+距離遠,3成倉。長周期形成結構(如日線級別結構)+距離近,4成倉。

5,之前的章節提過,2.0交易系統中存在唯一沒有精確量化的東西,就是:價格距離趨勢“遠近”的判定標準。當時為什麽又說就算做不到精準,對結果影響不大呢?看到這裏應該明白了吧,就算判斷不對遠和近,在倉位上的差距也就1成而已,等後期趨勢指標觸發後,倉位很快也就趨於一致了,最終的差異很小。

6,有種特殊情況得註意:當趨勢指標剛觸發的時候,如果這時恰好又形成了鈍化、結構觸發概率很大,就得多等等。不以趨勢為標準,要臨時切換成以鈍化消失為標準。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將交易做得更加細膩,避免大概率出現的磨損。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極低,一般出現在震蕩期。一旦出現,幫助還是很大的。

7,臨時切換的邏輯是:距離趨勢極近,如果一旦結構形成,重新回到原趨勢是有概率優勢的。如果成功,可以規避不少點位的磨損;就算結構形成失敗、鈍化消失,再進行操作,多付出的代價也很小,何況成功的概率高於失敗的概率。兩者相衡,最優策略就是臨時切換標準。註意:倉位標準還是按趨勢的標準來。

8,如果能把交易中所有可能會出現的情形,都在倉位管理上進行一一量化,每天都知道第二天的交易標準以及對應的倉位策略,什麽情況買或賣?買幾成?賣幾成?那麽,交易還算是一件很困難、很復雜的事情嗎?通過完善健全的交易系統,把我們自己變成一臺無情的交易機器。最終,時間會給我們豐厚的回報。

從菜鳥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幣市交易系統(十)

我的幣市交易系統之易與難

1,布拉德皮特曾主演過系列片《十一羅漢》、《十二羅漢》、《十三羅漢》,講的是找到一群身懷各種絕技的人,組建一個團隊,最終達成普通人無法想象的高難度目標。如果知識面不夠廣,可能壓根都不知道應該找哪些人;如果對這些人了解得不夠深入,也壓根不知道這些人合不合適、能不能勝任各自的工作。

2,一旦找到並建好這樣的團隊,後面的事情就變得相對簡單很多。是的,你應該知道我說的不僅僅是那部電影。建立交易系統也是一樣,這個建立過程很艱辛,不過一旦建立起來,後面的事情也會簡單很多。之前面對交易,是隨意的、隨機的、情緒波動極大的,有了系統之後,最大的變化是:人會感覺非常踏實。

3,這種踏實感來自於交易系統把你90%的情緒,通過精細量化的製度關進了籠子。從此,你的每一筆買賣、每一成倉位的安排,都有理有據。交易也從一件對個人能力要求極高的事,變成了機械化的按部就班,這就是交易系統給你的賦能。從此,你將不再經受市場各種風吹草動的蠱惑,不再承受貪婪和恐懼的折磨。

4,那種雙腳踩在大地上的厚重感和踏實感,是沒有交易系統的人無法體會到的。一旦擁有,你會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原來,交易能如此簡單!難到不是嗎?以我的系統為例,只需耐心等到趨勢和結構觸發之時,參照倉位管理細則一一對應操作即可。不要以為那些華爾街大神的操作有多神秘,日常工作也平淡無奇。

5,同樣的成果,放到不同人手上,最終效果天差地別。原因在於:這些是經過深度學習和思考後的產物,還是道聽途說的拿來主義,還是根本就不相信、就像這幾天經常有杠精對這個教程嗤之以鼻。正如《教父》中所言: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6,哪怕所有東西都一樣,如果沒有進行深入學習和思考,執行起來便會大打折扣,一旦操作變形,系統即刻崩塌。因為沒有完美的交易系統,任何系統都存在逆風期。如果順風水水倒還沒啥差別,一旦長期處在逆風期,信念的力量就成了最重要的法寶。畢竟在真實交易中,你還得需要自己來對抗那10%的情緒殘余。

7,就像之前那張回溯表所記載的歷程一樣,運氣不好的話,可能是得先做虧10次交易,最終才能等到的那一次精彩絕倫的大成功。問題是有多少人能堅持到最後?我可以帶你走到90步,但是最後這10步,還得你自己一步步來走,畢竟賬戶是自己的,你得親自面對最後的這一道屏障。走過之後,才是真正的大光明。

8,至此,系統教程算是完成了。篇幅問題很多內容我講的不具體,但重點都講到了,課後大家可以自己找資料針對性學習。接下來計劃針對一些交易問題,附上十篇交易系統的番外篇,敬請關註。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作為教程的結尾,與君共勉: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

交易心得目前到此为止

这是摸索的框架也是经历多年市场洗礼人们内心能够感受的同感,我们都应体系化系统化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在市场上的每一次感受,每一次交易得失,每一次市场变化的场景

市场没有意外,唯一不同的是发生时间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