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G Ventures_CN

Posted on Jan 17, 2022Read on Mirror.xyz

扩容DeFi:扩容方案能否引爆另一波 DeFi 创新?|第八届老友记Panel精彩回顾

本文首次发布于2022-01-12,微信公众号IOSGVC

前言

2020年至今,随着越来越多DeFi项目的爆发,公链的扩容性越来越被行业重视。2021 年 12 月 18 日,第 8 届老友记扩容峰会上,“扩容 DeFi”作为最近的热门话题,被行业的先驱者带到了桌面上。他们是 Ethereum Central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eniz Omer;Synthetix 创始人 Kain Warwick;Liquity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Robert Lauko;MakerDAO 创始人Rune Christensen;Perpetual Protocol 联合创始人Yenwen Feng。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

全文回顾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IOSG第8届老友记。今天的话题是DeFi扩容,可扩展性解决方案是否会引爆下一轮DeFi创新,以及如何引爆。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四位重量级嘉宾。他们都是DeFi界和以太坊界的名人。他们具有多年产品开发经验,深刻了解在开放的去中心化平台上开发产品所面临的挑战。比如,扩容的挑战,在扩容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开放、消除准入门槛。

今天我们请到了来自Synthetix的Kain、来自Liquity的Robert、来自Perpetual Protocol的Yenwen和来自MakerDAO的Rune。欢迎大家的到来。请大家向各位观众简单介绍一下自己。Kain,你第一个来吧,然后顺时针依次。

Kain Warwick (Synthetix)

没问题。我叫Kain,来自Synthetix。Synthetix是基于以太坊的衍生品交易平台,现在也在Optimism上运行。利用我们的平台,用户可以使用各类资产,比如金、银、比特币,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交易,也可以在Optimistic以太坊区块链上交易。

Robert Lauko (Liquity)

我叫Robert Lauko。Liquity的CEO和创始人。Liquity是一个无息借款协议,允许用户抵押Ether借出LUSD稳定币。Liquity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免息借款,抵押率相对也比较低,只有110%。

Yenwen Feng(Perpetual Protocol)

大家好,我是Perpetual Protocol联合创始人,目前在开发链上去中心化永续合约。v1搭建在xDai上,正在升级为v2,v2会放在Optimism上面。

Rune Christensen(MakerDAO)

我叫Rune Christensen,是MakerDAO的联合创始人。**MakerDAO是一个稳定币交易平台,也是一项DeFi协议。我之前是Maker 基金会的CEO ,现在已经卸任,因为Maker那时的去中心化程度已经相当之高,所以基金会也就顺其自然解散了,基本由社群完全接手来雇人运营整个系统。**很酷的治理方式,因为它作为一个非常先进的稳定币系统,却不由某一单一团队控制。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它主要搭建在以太坊上,但是它也用到了很多其他担保资产,包括中心化的稳定币,能够一比一锚定美元,实现无限流动性。同时,我们逐渐开始使用现实资产,也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金融资产,比如房地产资产等等。除此之外,我们也正逐步向可持续金融转型。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说来有趣,17到18年,这些产品刚为人所知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去中心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都会逐渐变得更加去中心化,各位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去中心化已蔚然成风,今天的成果令人欣喜。在我们开始探讨扩容会带来怎样的创新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回归这个问题根源,思考一下如何扩容。因为归根结底大家都被困在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里。“三角”指的是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这三个难题。你可以提升其中一到两项,但总是会以损害另一项为代价。当我们尝试将以太坊去中心化,把DeFi领域的种种去中心化的时候,该如何解决这“不可能三角”?可以接受什么样折中方案?应该如何看待“不可能三角”对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谁想先发表观点?

Rune Christensen(MakerDAO)

我想讲下我对“不可能三角”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家广泛认为去中心化的程度呈光谱式分布。这也是老生常谈了。我也一直认同光谱式分布这种说法。但是有一点,研究光谱的某一区间,就好比正中间的这个点,对推动去中心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我认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已经找到了效果最好的组合。里面包含了真正去中心化的、值得用户信任的区块链,对各种负面的场景应对自如。我们一直在讨论的以太坊主网,还有用于扩容的Rollup技术,在扩容的同时, 不损害安全。如果你不选这个,不优先保证最佳的安全性,那么对你来说更好的选择是使用受监管的中心化交易所,比如Coinbase或者Binance。它们有绝佳的可扩展性,而且这种技术出现,也不能说是新技术了,到今天快十年了。

我真心认为这两种选择的结合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可能三角”了。用户得以自由选择他们最舒适的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的选择都是稳定的中心化交易所,而只有清楚了解自己投资行为的人,才能够切实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精髓,并且有能力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比如,用户操作失误。用户如果要想知道自己在光谱上的定位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在我看来这就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毕竟大部分用户怎么可能精准地知道,虽然这个东西不如以太坊安全,但是基于我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也是会有各种风险的。同时,我还得不到受监管的中心化平台的保护。所以,我认为,最终还是要看什么是最适合用户的。实际情况比表面看起来要更复杂,不能简单说,它也一样是一个区块链,但是速度更快,安全程度轻微降低,但是不需要过于担心。

Kain Warwick (Synthetix)

我的观点略有不同。有时,我们会混淆到底谁是系统的用户。**我们说用户不懂得去中心化和安全之间的各种权衡与代价,我们聊及扩容的“不可能三角”时所说的用户是指工程师们,指那些懂得开发的人,也就是说区块链的直接用户是想要在区块链上搭建平台的人。他们考虑的是平台需要多少信任,平台应该实现什么目标,存在多少审查阻力等等这些事情。**至于说平台的用户们不关心去中心化,可能就是这样。他们只想使用平台,希望平台能够安全透明,能够具备我们想在DeFi里实现的一切性能。有的人选择使用中心化平台,例如Binance,或者甚至使用中心化区块链,例如Binance Smart Chain区块链。这是用户权衡之后做出的折衷选择,但是他们并不明白你所说的,他们位于光谱上的什么位置。他们放弃了安全性,可能是为了获得其他利益,例如更便宜的交易费之类。我确实认为,我们目前的处境会令终端用户困惑,但是对于想要开发的工程师用户来说,他们对于行业和技术的了解要深入很多。他们清楚哪里得权衡折中,选择不同区块链部署,其意义又是什么。

Robert Lauko (Liquity)

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并不是对等的,因为没有去中心化仍然可以实现安全,但是如果系统不安全,去中心化也只是徒劳。所以这二者之间存在这样的不对等。**有些用户可能不在乎是否去中心化,因为他们只要系统安全就可以了。他们并不关心安全性是从哪来的,是否是从可信任的合法实体中获得的,还是从去中心化节点系统中获得的。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我想强调一下,从技术角度来说,探讨下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的区别。像Solana这样的平台正在着力扩大单链上的吞吐量,所以他们也在尽力提升对系统节点和节点操作者的要求。这一过程可能有损于去中心化,因为权限不对所有人开放,在家里地下室运行节点的人或被排除在外。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系统,因为你无需担心跨链转账的原子性。另一方面,另一种方法是尝试用分片的方式为系统扩容,比如以太坊的L2解决方案。这种方法更复杂、更分散,但代价是你失去了原子化组合式交易这种简单的方式。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很多扩容方案正在接连涌现。当技术成熟了之后,比如,实现了零知识证明之后,我们的能力将大为扩展。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不断积累工具,这一图景着实令人欣慰。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因为你们的所有产品都涉及了流动性,它们都要求使用某种资产或者ERC20代币其中的某一项才能开展服务。我们现在看到很多L2解决方案接连面世,出现了Polygon这样的侧链,产品阵容显著扩大,TVL也在增加。所以大家觉得流动性会有分散的风险吗?伴随着可用性的分裂,几年之后局面会如何?会出现几个龙头L2主导市场吗?还是说会百花齐放、不相上下。大家认为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吗?未来短期内会怎样发展?

Yenwen Feng(Perpetual Protocol)

那我先来说吧。我个人认为会是赢者通吃,就像以太坊目前独霸市场一样。**L2网络效应的逻辑是,如果你想具备可组合性,和其他项目进行组合,你们必须使用同一个L2解决方案,在同一条链上,同一个生态内。所以我认为L2生态会形成网络效应,第一个赢得网络效应的L2将会在市场上独占鳌头,预计占据40%的市场份额。**其中或许包括了几个项目的份额,但肯定会有一个市场的头部大赢家。这是我的观点。

Kain Warwick (Synthetix)

我完全同意这一点。我们都经历过DeFi Summer,尽管这个夏天持续了两年。**流动性总这么变化无常,哪里有激励,哪里就能迅速吸引流动性。即便大家都在担心流动性会出现高度分裂,但是整合流动性是很容易的。只要有正确的激励措施和机制就可以。**所以应该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市场分化的转折点,只不过现在下判断还为时过早。尚说不准是哪个产品一家独大,不知道是Arbitrum Optimism还是StarkNet,抑或是目前市场上另一个L2解决方案,可能不会是xDai。它是个好产品,但是我认为照目前形势发展Polygon的Hermez机会可能更大些。但我们确实说不准,当前不确定性很多,但是一定会出现转折点,赢家浮出水面,占据大部分市场进而,很有可能变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说得具体一点,我认为未来怎样可能跟 Optimistic Rollups关系不大,因为他们已经经过实践检验了。尽管我也不算技术专家,不晓得这项技术几年后发展会怎样,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出现费用过高的问题,应该很快会推出升级版,把费用降到比Solana再便宜点。我是在Twitter上看到大家都挺期待的,但最终,**基于我的了解,零知识Rollups才是大家热议的办法,一种新的吞吐量范式,已经投入使用了。**大家都看过StarkNet应用ZK Rollups测试的强化学习智能体吧,这之类的产品,他们借此展示了凭借一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自身安全、通过加密方式得到保护后,你就能完成超级不一样的目标,是在传统区块链上根本无法实现的。所以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今天进行探讨的原因,一旦大家进入到这种新的范式,逐渐习惯它,习惯于获得这些新的可能性,届时我们可能会看到新的技术动作、新的策略与产品,出现新交易方式,我猜这时候,就真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像又一个以太坊那样,成为一切活动的枢纽,容纳全新级别的吞吐量。

与此同时,如果仔细研究Optimistic Rollups,合理推测,他们会提升负载均衡。我之前听过这种争论,**拿曼哈顿核心区、郊区和乡村的生活质量进行类比,取决于你的需求。比如有些APP,只需要降低交易费,不太需要可组合性,另一些APP宁愿提高交易费,来换取更好的可组合性,因此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的Rollup方法,各有专攻,从高成本搭配搞组合性,到低成本搭配低组合性,各自针对不同类型的交易,所以有些可能允许任意代币之间的兑换,有些可能只交易以太币,还有一些可能交易NFT等等,**每个生态,各有专攻,一定程度上,我认为这可能是最好的情形了。这种局面的去中心化程度比较高,但是我也完全可以想象,像StarkNet和zkSync的例子,他们抢着搭建首个所谓“终极沙丘Rollup”,一旦这个产品问世,新的变量将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非常期待它所带来的改变。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聊,假设我们确实达到了目标,技术不断进步,实现了100倍的可扩展性。这种新的技术和生产力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全新的DeFi应用呢?

Robert Lauko (Liquity)

我关注到的有两个方面,就当抛砖引玉吧。目前市场上很多DeFi应用,用户用起来都不太省心,例如,他们的借贷系统和抵押债仓。如果用户的抵押品低于某个门槛,就会被应用自动清算,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DeFi Saver之类的自动化工具,但是这些工具的交易费有时确实高到令人望而却步,毕竟这些工具要无休止地管理更新用户仓位,达到每分钟甚至每秒一更新,如此高频更新,是为了让系统承担更多风险,来帮助用户随时应变。我觉得可扩展性提高后,此类自动化应用也会增多。另一方面 我认为链上交易委托账本会卷土重来,当前 针对以太坊低下的可拓展性的Uniswap想尽办法,v3在尽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旦涉及交易委托账本,吞吐量就还是不够。

Kain Warwick (Synthetix)

抵押债仓真是个好久远的叫法啊,现在都叫保险库。抵押债仓都已经过去两年了。

Robert Lauko (Liquity)

只是想用个宽泛的叫法。

Rune Christensen(MakerDAO)

现在又恢复到用通称了是吗?

Robert Lauko (Liquity)

哈哈,是呀。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大家聊聊各自的产品吧。有哪些新功能新性能可以在特定的产品上实现,一旦产品取得了100倍的可扩展性之后?

Yenwen Feng(Perpetual Protocol)

Perpetual Protocol搭建在xDai上去年年末出了v1,因为在xDai上面交易费低,比主网mainnet低100倍,但我们确实能观察到,即使没有任何激励措施,我们的交易量也比类似的项目要高很多,我觉得就是因为手续费低的缘故,确实就像Robert说的那样。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每个区块发起交易,调整持仓,如此一来吞吐量大为提升,所以我确实相信,如果我们在L2实现100倍的可扩展性,一整天下来,比如Uniswap,交易量或会扩大10倍。大家成功扩容之后就会是这个景象,我确信交易量会倍数增长,但是我对交易委托账本存疑,我不觉得近期能在链上看到交易委托账本,即使Solana上也不会有,尽管Solana每秒可以处理成千上万项交易,但更新账本会增加额外的费用。相比之下,中心化的交易所就不存在这种成本,因此我就可以帮助做市商或合约商或量化交易者这些。所以我觉得,处理速度如提高20 tps以上,就可以适配这种情况,但这不太可能发生,我还是觉得自动做市商会再次兴起,主导去中心化DEX市场,这是我的感觉。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我们都同意可扩展性至关重要,是未来大家争相努力的方向,但是如果当下来看,比如明天我们就突然实现了100倍扩容,容量立刻就会填满吗?供需情况目前如何?我们知道供给需要持续增加,不断提高每秒的交易量,那么需求量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Rune Christensen(MakerDAO)

我想斗胆提一个你们可能会认为比较辛辣的观点。

首先,从Maker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扩展到了L2,能够获得什么。之前我提到的观点是,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范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产品和技术,这一切可能会通过ZK Rollups或者其他办法实现。但是具体来说,它帮助Maker同样服务于资产较少的用户,基本就只有这些。而现实是,Maker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市场,它主要服务于资产特别重的用户,再由大用户们为终端用户提供去中心化服务。我认为Maker上大约一半的以太坊抵押品已经按照这种方式实现了扩容,即这些中心化的流动性供应商,先通过利率套利,再为终端用户提供受市场监管的产品,诸如此类的服务,普通人可能不敢直接去碰区块链,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此类服务。因此L2或大规模的可扩展性,能够赋能我们,直接服务于这些不愿意使用某些中心化媒介,而是想要直接使用区块链,降低费用并获得最好服务的用户。市场可能也没有办法保证,有那么大一个这样子的用户群体,我认为这也很好理解,那些能够自信且自如地,在区块链上独立操作,处理高风险交易的用户是那些资金非常充足的人,他们基本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相反,一些散户尽管持有一些以太币,但他们可能就不想自己操作。他们更偏向通过Binance之类名气大且信得过的交易所进行交易,但是有一种类型的产品一定能够做到为终端用户提供完全中心化的服务。从这样的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最受欢迎的用途那就是旁氏骗局。

如果关注一下当下发生的事情,尽管大家总是当玩笑,但事实是,行业内的很多现象,很多加密领域最新的创新基本都是在将金融行为游戏化,不断创造出这么多疯狂的赌博新方式,游走于金融和赌博之间,将金融和赌博合二为一。所有这些竞相争奇的形式创造出了类似繁荣类似创新大爆发的假象。在这个领域,尤其在金融游戏化方面,我认为该行业一定会随着L2可扩展性的提升完全爆发,他们其实已经势如破竹了。我们已经目睹了它的爆发但现在问题是这种爆发是可持续的吗?我觉得我们无法断定这种爆发是否会持续下去但是至少短期来看,我认为我们可能还看不到L2扩容和随之而来的创新会对社会有益或者修复金融系统短期内不会出现更可能发生的是一部分用户会被割韭菜,庞氏骗局如此依赖吸引那些轻资产的散户入局,他们又没有太多资产,根本到不了鲨鱼级别体量,庞氏骗局就是在利用散户为庄家们卷钱跑路提供流动性保障。当前以太坊也面临很多这方面的批评,比如套住小鱼小虾们自己好退出之类。所以总得来说,这一点是一定要考虑的当前牛市里的所有利好都存在消极的一面。我们需要在市场泡沫和非理性行为消失后,重新审视发展的路线。

Kain Warwick (Synthetix)

你比之前消极了好多呀,Rune。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Kain Synthetix一直是这些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受益者。Synthetix的一大部分交易量来自L2毕竟大家都知道以太坊上的费用有多贵。所以扩容如何推动增长?尤其你认为扩容如何推动Synthetix增长?

Kain Warwick (Synthetix)

目前只是刚起步。过去六个月L1上的费用令人望而却步,交易量可以忽略不计。尽管跨资产兑换时有发生以及一些其他的用户在使用协议。但是除此之外,广大用户都撤出了,很久之前就转向L2,但是一直没有交易活动,也就才在过去这几个月,我们才刚刚开放交易。L2上目前只有三种资产,在L2上重建基础设施,仍然任重道远,这些设施部署在L1上18个月之久。但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完成移除了预先交易防护,这层防护多年以来一直在破坏原子交易阻止协议间自由组合。移除便意味着其他协议可以开始和Synthetix进行整合比如Lyra和其他期权等项目。这个转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它所采用的这种内部质押模型之前在L1上并不可行,因为L1无法满足布莱克-舒尔斯计算模型的计算要求。现在在L2上面,可以复制这些运算实现协议本身在跑的动态质押函数。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创新都是旁氏骗局,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是那些接踵而来的新奇事物,各路神仙争相开发的确实是酷炫又奇异的零和游戏,不过一场赌局罢了,但还是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而且我们还没有充分开发L2上的潜力。当年L1也不激发了许多真正的创新举措吗?人们当时还说Uniswap实现不了,怀疑论调经久不散,说Uniswap不好用,太笨拙,什么都不是。大多数这样说的人,事后都被证明是错的**,所以我确信L2可以提升交易吞吐量也可以扩大计算带宽,使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变为现实。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同意,现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扩容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不敢想象,市场要是没有扩容方案,以太坊的交易费会蹿升到什么程度。即使到了今天,很多负载已经分散给了L2和侧链 但以太坊上的交易费还是居高不下。我们的领域空间并不狭小,尽管大家都在鼓吹以太坊,它的生态多大,工具多齐全等等。群体看涨以太坊,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也知道市面上有速度非常快的L1,你在Twitter加密圈就会看到各种争论,在各种链上该如何取舍之类。所以我想听大家说说各种L1会如何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成长。**我们之前聊到过,L2上可能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L1是不是也一样呢?他们竞争得过以太坊吗?大家认为以太坊及其生态依然会独霸市场还是会与其他L1平衡共存?**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Robert Lauko (Liquity)

L1有一个优势,**他们可以应用分片技术,摒弃常规传统的方式为终端用户提供简易的解决方案。至少从外部来看,他们特别像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只是在其内部包含了许多次级网络,各种图表函数等。我认为这种优势会给予他们长远的竞争力。**相比之下,目前以太坊上许多项目争先恐后推出L2解决方案,他们都想嵌入主网,在那里扎根。但问题在于不仅流动性会被分散,交易的原子性也会受影响。这些我们之前都提到过,我担心的是,各方如果一股脑地,都来开发自己的L2,从不同的路线到达罗马难免产生混乱。还不如就一个L1更好用一些,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是这样的,也许以太坊的网络效应已经过于广泛,辐射深远。每天都会有新一批开发者涌入以太坊。比起其他链,以太坊上的项目多到VC投不过来。另外说一句,大家有注意到其他链上出现什么有机增长吗?因为这肯定迟早会发生的,只要开发者追求产品市场契合,别的链就会迎来发展。大家怎么看?

Kain Warwick (Synthetix)

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有机增长了。大约九个月前还是七个月前,我和Multicoin的Kyle讨论了此话题。我就不提我都和谁也吵过这个话题了。那个时候别的链也才刚刚问世也许会有一些有机开发动作。但现在肯定有有机的,毋庸置疑,大家处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在Solana上进行开发,在Avalanche上也是,还有很多被市场采纳后的L1上也是。至于这个现象是否能持续?我表示怀疑。**目前的蓬勃发展维系于激励机制和发币诸如此类,这些措施在L2上还没有,L2上还没项目发币,准确说只有一个项目发了币。代币是非常强有力的激励措施。**而L2生态系统尚不具备而L1就是这样繁荣起来的,有了一些自发的交易,然后总量不断增长,以太坊社群才是被挑战的那一方。

如果我们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实现扩容,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则以太坊赢面很大但如果我们遇到和v2一样的问题。就像Rune刚才谈到的,我脑子中立刻有画面了 。Jim和Steven当年在第八届DEF CON大会上宣称我们即将过渡到零知识证明时代,二到五年内就将步入新的时代。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情况很可能是Rollups获得一定的市场认可。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过渡到其他技术层面,花费的时间远比我们想得要长,可扩展性的燃眉之急催生出新的区块链。如同一块白板,肯定会兴旺起来。因为趁着交易量还不大,可以分叉geth,组建个50人的小团队,运行一个新的以太坊大幅提升交易速度直到吸引足够的交易量。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太坊很难赢下了。所以整个以太坊社群都要广泛而持续地开拓创新保持对其他L1的领先优势。

Rune Christensen(MakerDAO)

我想就此补充一点,针对以太坊战和L1之间的竞争。我真的经常能体会到竞争存在两面性。说到以太坊的时候我们总在讨论孰赢孰输,赢者通吃,因为我们就是局内人,我是个以太坊极端主义者,我也必须这么相信。毕竟Maker就搭建在以太坊上,我逐渐意识到Maker其实没有可能成为兼容多链的乌托邦,跨越数个L1,然后Maker在别的L1上也能保持竞争力。**原因在于L1本身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与以太坊的组合性,从零开始重新搭建一个平台,它其实只要复制geth就可以了,把各种替代品引到L1上。真正的竞争在于L1之间的链桥,质量着实不佳但实际上他们也改善不了。**关于这一点,我可以说很多就比如多重签名钱包multisig,目前在L1之间搭桥的最佳方式就是用multisig。同期还有些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它们甚至还不如multisig。你除了multisig以外没得选,因为随着交易越来越复杂根本没有办法判断。跨了这么条L1之后,我的安全风险和必要的保障应该是什么。本质上这意味着得到一定市场关注后,大多数人还是不会选择跨链的。

**开发者目标是为用户打造安全平台,不会因某些突发状况就出现严重的事故,导致用户一夜之间血本无归。**因此开发者更愿意选择单一的L1或L2网络,保障一致且稳定的安全设置而不是穿梭于三个不同的L1。归根结底,假使Solana或者Avalanche这样业内当前的大平台真得超越了以太坊,情况就有可能会变成他会将以太坊上面的活动直接转移到各自的链上,因为与其长期在multisig上花费精力全放到自己的链上更一劳永逸。这时候考虑的就不是旁氏骗局了而是根本性的技术创新趋势正是如此只是进展相对缓慢并且极度依赖安全保障。

Robert Lauko (Liquity)

请允许我补充几句,像Maker和Liquity这样的项目,此类项目在多链领域扩容难度高。在我眼里,唯一能够实现扩容的方式就是在每一条链上都实现发币。这就引出了最弱链的问题即一条链出现问题后会波及其他链进而整个系统可能崩溃。我想某些局限性其实源于应用本身跟把Uniswap部署在很多不同链上时面临的难度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在每条链上的活动是独立的,互不依赖也互不影响。

🎤 Moderator — Deniz Omer (Ethereum Central)

我觉得链桥技术的创新依然时候尚早,有些解决方案已经优于当下的方案总归我们都是需要登陆其他区块链的,登陆那些带来真正创新的链条就耐心等待行业内万千实验开花结果吧。**不可能以太坊一家独大,而其他产品则无人问津。以太坊未来会与很多区块链互相链接。每条链各有优缺点,但无论如何未来可期对以太坊的用户如此对整个区块链领域内的参与者也是如此。**进化的规律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案终将脱颖而出,我们一定会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行业的未来。

至此,非常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研讨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不吝分享关乎扩容的真知灼见,收获颇丰。我们下次老友记再会,谢谢!

关于主办方

🌟 IOSG Ventures

IOSG Ventures成立于2017年,是由社区驱动的研究型早期美元基金,专注于开放金融、Web3.0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早期生态。IOSG一直积极参与各种开发者社区和DAO社区建设,投资于全球最具潜力的创始团队。同时作为开发者友好型基金,我们秉持长期价值理论,推出了Kickstarter项目,为有想法并敢于创新的开发者提供资金和资源协助。我们坚持与合作伙伴及项目团队以及社区的密切合作,相信IOSG必将成为他们创业旅程的坚定陪跑者。

🌟 StarkWare

StarkWare是为大规模扩展区块链行业开发基于STARK的解决方案,使区块链应用程序的操作安全可靠。STARK有效性证明确保了以太坊安全、快速的结算时间和顺畅的用户体验。解决方案支持一系列数据可用性模式,包括StarkNet和StarkEx。StarkNet:一个无许可去中心化的Validity-Rollup。任何开发者都可以部署任何dApp,使用智能合约,实现更大的规模。StarkEx:一个独立的、可定制的rollupSaaS,dApps可以构建在StarkEx服务上。StarkEx服务支持一系列用例:NFT铸造和交易、衍生品交易、AMM、现货交易、支付和DeFi池。它目前扩展了dYdX(衍生品交易)、Sorare和Immutable(NFT铸造和交易)以及DeversiFi(现货交易和支付)。 

🌟 imToken

imToken 是一款去中心化的数字钱包,用于承载加密数字世界的资产、身份和数据,成立于 2016 年,imToken 已在全球 150 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超过 1200 万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赖的数字资产管理服务。目前 imToken 支持管理比特币、以太坊等 12 条主流区块链,以及更多 EVM 兼容链,同时支持去中心化币币兑换功能与开放的 DApp 浏览器。

🌟 Arbitrum

Arbitrum 是由 Offchain Labs 研发的以太坊二层扩容方案。采用 Optimistic Rollup 技术,在不牺牲以太坊安全性的前提下,Arbitrum 使超高速,低成本的交易成为可能。2021年8月底上线以来,Arbitrum 已有100+生态项目部署。Arbitrum 已全面兼容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为进一步提高开发者体验,未来还将在 Arbitrum Nitro 升级中加入 WASM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