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gu's blog

发布于 2023-12-17到 Mirror 阅读

说说铭文

铭文的理念非常好,提供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公平环境,并赋予社区权力,事实上已经产生了多年来少有的巨大的财富效应。正因如此,在五月份ordi火的时候,受到铭文的启发,我做了一个名为Ferc20的平台。

但铭文也饱受争议,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尽管很多人对技术不太感冒)。无论是将brc20视为对比特币网络的"攻击",还是依赖索引器(indexer)的中心化记账方式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或者是一些公链社区可能推出能对铭文产生毁灭性打击的新标准(如EIP-4444),这些问题都无法阻止社区对铭文的热情,公平参与的叙事以及价格的暴涨。

铭文争议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才是信任?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们一直说区块链实现了"代码即信任"或者"代码即法律"。然而,不幸的是,正是这种信任被一些人利用,成为欺负那些对技术不了解的人的工具。当铭文出现后,人们发现不需要看代码,更不需要懂智能合约,因为规则很简单,只要相信中心化交易所和索引服务商不会作恶,就会有足够的信任。这种能被大多数普通人理解并接受的信任一旦成为共识,就能够快速推动价格上涨。因此,人们纷纷抛弃了智能合约,转而涌向铭文领域。

我把铭文比作宗教。宗教建立在对耶稣、默罕默德、释迦摩尼等伟大的"释经者"(解释宗教经文,传达上帝/安拉/如来的“旨意”)的信任之上。在铭文中,这些"释经者"就是索引器和中心化交易所(CEX),因为铭文是基于对索引器的信任来记录账本的。

或许有些人对账本这个概念还不太理解,通俗地说,就是铭文资产的归属权取决于索引器服务商,而不是区块链本身。区块链上的铭文只是一个文本备注,由索引器进行查询和解析,并由它确定这笔交易所产生资产的归属权。

所以,铭文本身相当于《圣经》、《古兰经》或大量的佛经,但真正拥有决定权和解释权的是那些"释经者",而不是"经"本身。很多读过宗教经典的人会发现,经典中所述的内容和社会上传播的内容常常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释经者"在解释过程中的误传。

事实上,尽管出现大量误传,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这种宗教式的信任方式,因为它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和无数冲突的主要原因。

这种宗教式的信仰也是铭文能够掀起巨浪的原因。

然而,这种信任方式与区块链的精神是相悖的,这也是区块链信仰者鄙视铭文的原因吧。尽管铭文在价格上已经证明了其碾压一切顽固思想的实力,但很多真正的去中心化信仰者和区块链信仰者仍旧对其嗤之以鼻。

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是“无需信任(Trustless)”。这是一个很难用中文准确表达的词汇,很多人会从字面误认为无需信任就意味着不可靠、不可信任。然而,当将这个词放入上下文中时,我们会明白它的意思是在平等的个体之间建立的一种信任关系,而不需要依赖权威可信的中介机构。区块链的多节点机制是这种信任机制的技术保障,其保障的对象是账本,即每一笔交易资产的所有权。

智能合约是记录账本的工具,也是链上资产所有权的确认工具。我喜欢将智能合约称为"智能账本"(Smart ledger)。然而,近年来智能合约受到了许多批评,各种欺诈行为通过智能合约得以实施,合约审计几乎形同虚设,开源代码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种过于"智能"的账本被少数人利用,而大多数人则成为了被割韭菜的受害者。

所以,铭文实际上是一场反对智能合约的运动。